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24|回复: 0

风景这边独幽

[复制链接]

4317

主题

4330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257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5-8-25 09: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青阳县蓉城镇以南,便是灵山秀水的朱备镇。九华后山就座落在朱备镇境内。朱备清代称朱村社,后朱备毛笔远近闻名,改称朱笔店。又一说为:相传元末农民战争时,朱元璋率兵转战青阳,发现这一条又宽又长的大河,望着那大河上游的群山,呈现出一派龙虎之气,确是个饮马屯兵的好地方,遂溯流而上,便备兵于此。在这里,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形成了青阳南部独特的风景。

逃过河,逃过湾 将军庙

    素有青阳县母亲河之称的青通河,流经朱备全境。崇山峻岭中,清澈的溪流蜿蜒而下,吸纳百溪,汇聚成河,九华后山的九子溪在东桥村加入青通河,一路向北流经笔架山下,穿过蓉城镇,在铜陵县的大通镇注入长江。千百年来,青通河如歌,奏响在四季的主题里。春天里,河岸柳絮飘扬,蜂飞蝶舞,夏天山洪来临时,巨大的河石与洪水相击,形成了一组高亢的交响曲,秋风一起,艳阳冷月下,河流又变成了无数条细细的金丝带,绿丝绦,而在漫长的隆冬时节,寒山瘦水,多了一份静默与沧桑。
    在朱备镇的东港桥,也就是现在的东桥村,青通河的一处的山湾里,枫树小桥,依山傍水地住着几十户人家。当时有一传说为:朱元璋身后遭遇追兵,到此处后,终于躲过了追兵,于是,从那时起,当地的百姓就称此地为“逃过河”和“逃过湾”。
    沿河而上,在将军村西部的阳山、苏家宕紧邻着九华山花台和陵阳镇的黄石溪。这里,山高路险,云雾蒙蒙,朱元璋部下将领常遇春在此驻军,并与陈友谅部下赵普胜激战于九华一带的山谷中,歼灭其部队数万人,立下了赫赫战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在山下修建了一座将军庙,据《青阳县志》记载:“庙的创建年代无考,其规模颇为壮观,翘檐飞角,高有丈余,宽长各1丈2尺左右,庙前院落宽敞,庙内塑有常将军全身像”。遗憾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日军从蓉城至陵阳的途中,焚烧了此庙,不过,村民们仍保留了“拜将军年”的旧俗。
    岁月蹉跎,现在的青通河两岸,硝烟早已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欣欣向荣,人们精心地打造起自己的家园,前庭后院,桃李芬芳,瓜果遍地,变成天然的生态农庄。尤其是名茶“双溪早芽”和“将军旗枪”更是热销省内外。绿色成了主色,更成了人们发展经济的主方向。      

“九华古景”的回韵

    朱备镇位于九华后山,山峰海拔大多在千米以上,大小瀑布千百,散落在奇峰峭壁间。在松涛竹浪中,终年云来雾去。九华古十景之一的“九子泉声”,便朱备镇境内九子峰下,现建有一钟镂,并有索道。九子则是“九子岩”的简称,四面皆为危峰,据《九华山大辞典》介绍:“九子岩高托9块巨石,四环向背,状如九子嬉聚”,此中间为一盆地,盆地间有一九子寺,其间有月牙塔、月牙池、斗鸡石等”。寺前有两棵千年古树,一枫一榆,须得数人合抱。树的不远处,是一片茶园,茶园的一隅,有一新建的茶楼,窗前,翠竹斜枝,泉水叮咚地绕楼而过,茶楼里面流淌着优雅的古典乐曲,当白天的游客们尽兴归去后,留宿山中,则有一种“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的感觉了。如果在这样的夜晚,邀上朋友,围桌而坐,品茗夜话,不失为一件非常惬意之事。
    在岩东北为盆地谷口,有条瀑布称为七步泉,山泉从一条条石缝间涌出,汇集成涧,悬空落在岩谷之中,形成200余米的长瀑,辗转七折,似七匹白练连接垂空,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天气,鸣声各不相同。对于泉声的描述,清末光绪辛卯版《青阳县志》主编周赟在诗中喻 “夜静远闻莲漏,雨余怒作涛暄,露松风声相许和,高水流水调相连”。如今,七步泉已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开发而出,那飞流曲下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
    山峰逶迤向南,在高山村民组的青峭湾有一处九华古十景的“天柱仙踪”。清《九华山志》载:“天柱峰耸拔千仞,如柱倚天,此东南第一峰也”。在雄伟的天柱峰下,便是五老峰,状如五个仙人,飘游在天柱峰的云雾中。自古以来,不断地有高僧、官人或学者来此修行或讲学。山的东麓有天柱书馆、净居塔、龙游涧、嘉鱼池、百丈箭瀑布,峰峰相连,神态各异。相传汉代陵阳县令窦子明,常在公务之暇,辟蹊径,在此垂钓,后来化作道士成了仙;唐代诗人李白曾到此游览,看到这般的人间仙境,写下了《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韩侍御见招隐黄山》,他想象着与两位先人骑鹤吹笙共游的情景。而在明万历年间,本县杨田曾有一位名施达的学者,在这里筑起了“天柱书堂”,(后易名“天柱馆”)并收徒百名讲学,江南许多名士都出其门下,他们精心研究理学,不问世事,生活中出现许多可笑之事,时人便按他的字号下子,称其为“施邪子”。他在《将家入天柱峰作》中,有诗为:“飘零一覆旧田庐,赢得青山可寄逋。妻有胜情饶领略,家无长物足踟蹰。”施达多次婉拒了皇帝的授职诏书,后被皇帝诰封为“征君”。有关他的奇闻至今仍被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特别是他的一句话在民间流传尤甚,即 “笔架山下是一片汪洋大海”, 他因此来去都不走山下。从我们地质学角度来解释,他的话未必完全是疯语,然而,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是不是带有太多的主观臆断性?如今天柱馆的遗址依在,门楣的“天柱馆”为清末秀才施玉藻所题刻,每年有成批的游客来此探幽。

佛国里的钟声

    朱备镇境内的群山万壑中,遍布着安徽省的重点寺院。根据宋末元初诗人陈岩诗《天柱庵》原注,在天柱峰的北侧,有 “天柱庵”,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后称“翠峰庵”,唐末宋初,移址到不远处的滴翠峰下的山间盆地中,清末住持僧普照重建殿宇,改名为“翠峰寺”。  1898年,僧普照会会同月霞、印魁、可安等诸法师在这里开办了“翠峰华严道场”,又称“华严大学”,教学内容是专研华严经义,翠峰寺复兴为一大丛林,开创了中国僧伽教育史上设立华严大学之先河,受到了佛学界的高度评价。寺院后的滴翠峰苍翠依色分为三层,松杉连绵起伏,绿竹成片,温泉四时常涌。今日的翠峰寺扩建后,规模更大,香客不断。
    山峰向北,在东桥村的陈家畈,便是双溪寺,寺旁岩石下有“洁泉”,泉水从砂石中渗出,晶莹清澈,溪分为两股支流,环绕寺前,叮咚作响,而在寺后, “九子泉声”依稀传来,“七步泉”飞流飘然,“传声洞”回声经久,树木怪石相间,亦刚亦柔。寺南寺北分别唐代净居寺和福海寺遗址,西南还有宋代名臣程九万,即当时青阳的开国公的墓地,至今仍有神道碑、石马、石虎等遗物。在双溪寺,有现代闻名中外的大兴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生前为安徽太湖人,俗名朱毛和,七岁时曾神秘失踪两年。 1925年出家,1958年后,为双溪寺佛教大队放牛,经常为人治病,并逢人就讲“好人好自己,害人害自己”,1984年开始念佛,第二年农历二月的一日,他告诉弟子说:我要走了,你们要在我身边不停地念“阿弥陀佛”,不能停顿。最后他在念佛数声中大笑,安然而逝。三年后启缸,面色如生,便被装金供奉在后建的大兴和尚肉身堂。
    云雾山中,还有将军村内俗称“六亩田”的“心安禅寺”,九子岩的“九子寺”等众多名寺古刹,氤氲着后山的山水。远观佛山的钟楼,如一只仙蝶,凌空展翅,翼立在后山的峭壁上。晨曦暮霭中,钟声回荡在九华后山的山峰,并向山下的村庄弥漫开来,给佛国平添了一份灵气。   

芳草幽幽侵古道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前,青阳县蓉城镇至陵阳乡是一条很长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是青阳县蓉城镇通向陵阳镇的主道,在民国青屯公路未开通以前,这条路至陵阳后,再通向徽州,因此,至今仍有人把她称之为古徽道,古道伴着青通河蜿蜒在绿色的田畈中,至东桥村龙口后,便进入山区,龙口至深龙交界处,山重水复,有一险峻的山峰突兀此前,石板路只好从山腰中缓缓穿过,在转弯处,有一巨石立于狭窄的路边,人称“撑腰石”,往路下看去,则是一汪绿幽幽的水潭,行人路过此地,须得非常小心,因为曾经就有行人不小心掉入潭中,也有轻生者在这里香消玉殒,潭水边,人们经常看见老龟、甲鱼伸颈顾望,各色羽毛的水鸟在竹丛中飞来鸣去,使得空谷更加幽静,如果水獭之类的动物偶然被路人看见,便会被人们说成了水鬼。更还有人说,水鬼有时变成漂亮的姑娘,谎称走不动路,要过路的人背她,如果路人信了,最后,要么就被带入深山老林,要么就被迷惑拖进入水中,成了替死鬼,让上一次淹死的人投胎。因此,在当地人看来,这里无疑是一道进山关口,是一个很“孤单”的地方,即常有鬼怪出现有刹气的地方。
    尽管如此,人们的脚步还是挡不住的。进入山口后,一路景色各异,春有幽兰,一阵风吹去,如花仙子的裙裾飘忽而过,夏秋季节里,各色野果次第开花,花果相间,香气或淡或醇,一路迷漫,行人路过,忽摘下一尝,便口舌生津。
    古道中,交通工具主要是以独龙车为主,天长日久,每条石板几乎都刻下了深深的齿轮,损坏的石板路被山边冲下的泥沙填补,石板间长出了各种小草,七十年代末前,每年冬季都有许多山下人推着独龙车或拉着平板车到山里上山砍柴,落下了一路的吱吱呀呀的声音,村民无论住在东山还是住在西山的,总之,只要出门,都要从这一条路经过,他们清一色地背着自家缝的布袋和自制的竹筒,买点油盐酱醋,打点水酒,每次出山,都得趁早归来,因为,在“孤单”的地方,都有“打短”的劫匪。这条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商贩脚步的古道,成了青阳至陵阳以至徽州的主要通道之一。如今,在将军村与陵阳兰溪村,仍有段古道及山间石门。只是人们改道而修了一条青陵公路,它们只得静卧原地,淹没在树木草藤中。

“将军湖”下的古村落

    在将军村的第一站深龙,也就是经过“撑腰石”弯后第一个村庄。这里是一个交通要点,当地人戏称是“小香港”。沿着这条山间小路,便到了一座石拱桥,桥的两旁全是石栏栅,桥身爬满了藤萝,远远望去,象一道绿色的虹,古称塔仙桥,今天人们称之为“牛家桥”,桥的建立时间无可考证,不过,从桥两岸的聚族而居的牛氏宗谱来推断,一定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山村是古朴的,到处散发着皖风徽韵。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河的东边是一连绵成片的黑压压古民居,人称“牛家大屋”,屋前有高大的牌坊,两旁肃立着儒雅的石人和骠悍的石马。里面,分为上堂、中堂和下堂,这里有着青石的地面,雕梁画栋的宝壁,还有那“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天井,更还有来自绣楼上各种神秘而优美的传说。同宗族的人基本住在两边的厢房里。每逢村内有什么大事,必然要到中堂的“议事厅”商议。后来,因房屋年久失修,拆除后各家分立门户,依山傍水地盖起了青堂瓦舍,山村里最美的季节应该是正春,满眼都是化不开的绿。“耕田不唱歌,到老不发稞”,在绿色的田畈中,山歌四起中,黑泥土被山民们翻来覆去地侍奉着,滋生出一茬又一茬的生命。
    由于沿河一带的地势特点为狭长的盆地,加上地势较高,又为青通河的上游,早在建国初期青阳县委、县政府为了发挥其地理优势,就决定兴修一座水库,集旅游、灌溉、发电的功能于一体,后来因为多种原因,被耽搁下来,21世纪初,兴建水库再次被摆到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2003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牛桥水库,当第一辆工程车开到这个古朴的山村时,山民们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依依惜别了祖祖辈辈留下的土地。在政府的安排下,2007年5月28日,建成关闸蓄水,将军村的中心、周鲍、河东、河西四个村民组均成了水底的村庄。在将军村与东桥村的交界处,牛桥水电站正式建成。如今,新修的盘山公路,远远看去,如一根柔软的丝带轻拢着山腰,山用绿色的印痕丈量着水的深度。耸立的水库大坝,把对峙的山峰相连,正应了“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词句,湖水汇集了四面高山峡谷中的泉水,非常清澈,尤其在初秋,山洪已将一些浮泥烂叶冲去,湖面空蒙澄碧,淡淡的雾气飘浮不定,山影绰绰,与后山风景相映,著名小说家金庸应邀题名牛桥水库为“将军湖”, 昔日的“牛桥”以及古村落以整体风貌沉入水中,又一轮的沧海桑田开始。那流传千百年的山歌余韵,仿佛从水中升起,飘荡在碧波荡漾的湖面,永远留在村民们的心中。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10-7 05:2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