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下坡,是老城安庆九头十三坡最大的一个坡。它南连玉琳路,北接龙门口街,东邻司下坡,西毗玉虹街,全长245米。坡顶系清代怀宁县衙署所在地,故称县下坡。
(此图为县下坡改建前的照片)
县下坡南下的对面是五嘡坡,左边是司下坡,是老城安庆十三坡中最为集中的不出三五十米之外便有三坡之多。
县下坡系南北走向,麻石条横铺而上,坡势南缓北陡,南坡呈梯形斜坡而上,北坡左盘右曲呈台阶略显陡峭。与余十二坡相比,县下坡可用“宽广、气派”四字形容,所谓宽广就是其坡很宽,而广字在于每上三五级时就有一级宽广台阶平缓过渡,所谓气派就是坡的两边均是麻石条依坡势斜铺而上,仿佛给坡镶上一道边,更显落落大方,坡之两侧数米之处又是依级而上的三三两两民宅大屋,不显得拥挤逼仄,倒显宽广之气派,许是昔日坡顶之上是县衙门所在地,而坡中有立牌坊多座又彰显庄重与威严,这一切是其余十二坡与之无法相比,故又被老安庆人称之十三坡中最大的坡。
据《怀宁县志》记载:“同善药局在县下坡,清光绪年间官立,专送诊贫民,常年经费由官发给”。药局虽无行政干预和经济制裁的权力,但其辖制医户轮差和“官给抄本”,即要求医户依方配药,已具有医药管理机构的雏形。这或是许百年之来设在县下坡之中的唯一行政机构。坡之底处曾有豆腐作坊、木匠店、烟酒铺、油坊和茶炉。
县下坡曾座落七八家民宅大屋,有何家大屋、余家大屋、郑家大屋,笔者的初恋的那个小女孩,就在那一条通向县下坡小路的屋里,那时,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去接她,好怀念那段时光。
坡顶的建筑是徽派楼式民居“鸣凤里”,是望江绅士所建。“鸣凤里”座落于坡之顶,站在此处城西一览无余,“鸣凤里”老宅基后的“高冈鸣凤”系民国初年由当时安徽省城总商会副会长程鸣鸾所建,前后两进共31间,分三开间户型和两开间户型,底层还有铺房。“高冈鸣凤”保留原来的格局,但屋檐沿板已脱落,青瓦凌乱不齐,屋内破旧杂乱,阴暗潮湿,木楼梯残缺不完整;楼廊木栏杆损坏严重,东倒西歪。老宅再看不到原先清代古民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建筑风貌,下期再介绍。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