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石的传说
于青阳县境内,有一处三县(青阳、铜陵、贵池)交界之地——老山村,远处群峰峥嵘,山岚叠嶂;近处连绵起伏的大山由高而低,仿佛从空中泼洒而下。不知怎的,到了这里突然被条河流截止,于是对面的贵池县便没有了大山的链接延续,变得空旷而平坦,一望无际。河流的截止处,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湾,其实远古的时候没有河,而是湖,一望无际的湖,没有名字的湖,后来才有了名字,叫陶湖。陶湖的由来是因为这里盛产陶器。湖周围的岸边有几十口陶窑,甚至几百口陶窑。做工考究,美观实用的陶器吸引了三江下游的客商,带着商船纷纷沓至而来,于是这座山的脚下便有了一个远古的码头遗留下来。又不知什么缘由,陶湖后来改为铜湖,这名字便一直沿用到民国后期至解放,到底什么缘由将陶湖改为铜湖呢?是铜陵炼制铸造铜器盛况空前的辐射影响了这片土地?还是真有那场陶器工匠全部杀光的战争所致,现在无从考证,这也是闲话。从湖形成河,从自然形成到人工拓宽改道的河共经过了几百年、几千年。河水源于笔架山脉,经青阳至大通口流出汇入长江,由此得名叫青铜河。当春天来临,这座被河流卡然截止的山,便被撩拨得绿意葱葱,山花烂漫。湖水上涨了,夕阳西下,山倒映在水中,水中依附在山体上的大小不均的石头,猛然间变成了一条条老鼠,一经微风荡波,又仿佛活了出来,千姿百态,有警觉的仰头东张西望的,又有卧地侧听的,还有来回跑动的,尤其是那块鼠王的巨石俨然似山大王。威尊于鼠群之上的一块山体凸出来的巨石上,有人曾轻轻推过,它左右晃动,也有人用一根丝线从底部的这边挡过底部的那边,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就这么岿然不动,俯首警觉地注视着前方和周围,随时都准备向他的鼠群发布新的命令。至此一个神奇的传说也就从这里开始了。传说青阳县境内很古的时候是个国中小国,它物产丰富,人心齐和,农者耕其田,劳者有其食。捕鱼、狩猎、烧窑冶炼,人们和睦相处,国家兴旺昌盛。随着陶器制作和烧制工艺的不断提高,这个小国烧制的陶器在邻国已经有了空前的声誉。精美、大方、实用的陶器吸引来八方客商。他们带来商船,带着本国的物产来到这个小国的水湾进行等物交换。于是这里修建了一个由自然形成、人工挖掘填平的古水运码头,供船停靠,上下搬运货物。随着对外以物换物不断发展扩大,使这个小国的物质极为丰富,国家也日益强盛。到后来发明了自己的文化,创建了自己的军队,还发行了自己的货币、钱巴(一种最早的钱币)。这撩得临近大国的君主嫉妒、极为不满,又见这年小国供奉的礼品已不再是稀奇珍宝了,数量也少。“明摆着是想与我国分庭抗礼”,这位大国的国王听罢群臣奏报后,震怒得龙颜大怒,如此这等狂妄之小国不可不灭也。不多几日,又见镇守边关大将军快马奏报,说小国兵强马壮还在日夜操练,有侵犯之嫌。为解后顾之忧,灭了小国以壮大国之威,呈请国王早作论断。正中下怀,国王看后暗自欢喜,即日便密旨一道,备足粮草,加紧操练,鼓舞士气,待日讨伐。哪知边关求功心切的将领们急不可待,何需担忧区区一个小国,怎奈何我大国操练有素,养精蓄锐之军?灭了它指日可待。各路守军头领意见一致。第二天拂晓,大国就发动了一场灭亡小国的战争。他们突然对小国的险关要塞发起猛烈攻击,而后全线压境,以锐不可当之势扑向小国军营。开展之初,小国军队损失惨重,生死关头,国王号召百姓能拿动武器者全力抗之,自己又披甲上阵,统领全军全民抗击敌人。一时,军民士气大振,居然把敌人击溃到本国的荒凉险境。国王下令,围而不打,困而不取,只派出散兵游勇前去偷袭,扰乱敌营。数日下来,果见敌人疲惫不堪,怨声载道,士气低落。国王听报,认为时机成熟,就派出本国特使前往大国讲和。为防患于未然,又号召本国军民积极备战,思想又不能丝毫松懈麻痹。国王自然有自己的算计,拖数日以后,等敌军弹尽粮绝,他们自己就会撤退,以免遭我军民激战之苦,生灵涂炭。事与愿违,大国的国王听小国来使述说后,怎咽下这等恶气,一面应和,一面又连夜调兵选将。国王亲自点选护城大将军神算调往边关挂帅督阵。此人虽长相狰狞,英勇无比,武功高强,又足智多谋。果不其然,小国探兵禀报国王,近来敌营很少生火做饭,只见一部分敌兵守护敌营,一部分在营内蒙头呼呼大睡。小国国王命探兵再探再报,仍不知何由。
其实敌营内正快粮了,新上任的护城大将军神算了解此情后也不免大为吃惊。急令军需官每天只给守护兵一顿饭吃,睡觉的无食,轮流值班。又快马奏报国王灭亡小国稍等数日,现我军快弹尽粮绝,饥饿普遍,士气低落,十万火急。国王见奏报后,召示军需大臣在边关最近的地方征召船只,就地筹措粮草百万石,连夜装船,不得有误。正当国王不知派谁护送时,贴身侍卫官自报愿意前往。国王大喜。侍卫官跪拜在地,请国王宽心,不几日就能缓解饥饿之苦。粮草装船完毕,侍卫官令船工拉帆启航,日夜兼程,顺风时起帆跑风,顶风拉纤摇橹划桨。吃饭都换班,不敢半点松懈。几日后,就到了水湾,可人累的如糊一碗,如泥一滩。为了前方将士不再挨饿,他不得不再次下令船工、军需兵在天黑之前将粮草卸在码头上,任务完不成者当以军法论处,又书写报贴一封送至大国军营:明晨粮草如数送达。护送官事办完毕,就一头倒在粮包上,和着夜色沉沉睡去。前方护城大将军见报暗自庆喜,急令伙夫生炊,把所有能吃的,能喝的都拿出来让全军将士吃饱喝足,又告知各路首领粮草已送达。全军上下一片欢呼。待将士吃饱喝足后,护城大将军又一番慷慨陈词,决心灭了小国,以报国王之恩。军营齐声呐喊:灭了它,灭了它……个个摩拳擦掌,顿时军营士气大振。护城大将军继续说到:我等重任在肩,生死存亡也就在今晚一举,说后回到帅帐中,又向各路首领一一交代,撞铹为号,点火为攻,如此这般……首领们领兵走了。护城大将军吩咐士兵熄灭帐中烛火,出得帐外骑上一头高头大马,一阵急驰狂奔,便消失在朦胧夜幕之中。
小国国王接到探兵来报,敌营今晚没有动静,漆黑一片。又见探兵来报,敌营无一兵一卒护守,全军人马不知去向。国王暗自庆喜敌军可能撤退了,可深处一想不对,可能是计谋,如是撤退,我把守险关将士怎么不知道禀报呢?国王越想越胆战心惊,急命传令兵通知各营首领做好应战准备。话音未落,就听帐前敌军大声呐喊,火光中又见敌营里冲出一员战将谩骂国王,要与国王决一死战。国王令先锋官前去迎战,当下敌营里三声撞铹鸣响,每个士兵手里都亮起了火把。顷刻,帐后又火光冲天,两拨人马发起猛攻,前后夹击。顿时,小国阵脚方寸大乱,国王被活擒。兵败如山倒,还在抵抗的兵民见大势已去,也纷纷逃命。胜军趁胜追杀,只杀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只杀得血流成河,满目皆尸。能逃入深山老林里,躲入山洞者寥寥无几,小国顷夜间灭亡了。胜军没有停息,一夜追捕杀戮。
清晨了,侍卫官在朦胧的睡意中感到有许多东西在身上爬动,一侧身似乎有东西压在身下,几声吱吱尖叫,把他彻底从睡意中拉醒,一睁眼他下意识到大事不好,身上都是老鼠,地上黑压压一片。他忙叫醒所有的人去查看,而所有的人醒后都惊呆地站在自己睡过的粮堆旁,缓不过神,大眼见小眼在看着被掏空的粮袋,一堆一堆仍在原处。粮食全没了,草料拖撒一地。此时侍卫官如五雷轰顶,一声叹息,朝京城方向跪拜说,我负国王,苍天灭我也,拔剑自刎。凄惨的声音穿过水湾薄薄的雾气,回荡到连绵起伏的深山之中,护城大将军接到禀报,送粮的侍卫官清晨刎剑自杀,他着实吃惊不小,什么回事?他赶忙处理了军中急事,立马赶往事发地,亲查实情,以好给国王一个交代。当他了解实情后,也不禁嘘谈不已,并奏报给国王。不几日,国王就准奏下来,半年过后,水湾边的这座山上安放了两座石塑的石猫,每个十几吨之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石猫现在仍埋在山下的泥土里)。此后京城调拨过来的粮草没有一粒被老鼠吃掉。次年九月,国王到这个被征服的小国视察,指名要到此一游,护城大将军全程陪同前往,渡过一条小河后,上了一个山包,忽传来鱼儿在水中跳跃的哗哗水声。国王生奇,掀帘张望,不慎将随带的玉玺滚落在地,公公急忙上前捡起、擦净,送递国王。国王下车接过后,看到此地此景,感叹不已,鱼儿跳,野花香,遍地稻穗金灿灿,土地肥沃,此景甚美。“此墩叫何名啊?”国王问道,随行公公与护城大将军对望了一下,谁也说不上。“禀报吾王:此墩无名,请吾王赐名”。国王看着公公微笑说:“本王不是赐名了吗?”一时间谁都不明白,稍等了片刻,“此墩就叫……”,护城大将军急忙抢答:“叫落印墩”,国王哈哈大笑:“甚好”。(66年后,小国存活下来的老辈人带着他们的子孙聚集在国王当年被杀的地方,要他们世代记住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把大国国王赐名的落印墩更名为六六墩。)兴致勃勃的国王又改乘水路来到水湾码头,见湾内几十口陶窑荒废在此,就问“大将军为何无人烧制?”“去年一战,陶窑工匠全部被我兵杀光。”“哦,传我口谕,不准再追杀小国臣民,违者斩。”说起灭小国之事,国王一脸的高傲,“护城大将军啊,灭亡小国算你功劳最大。” “禀报国王,臣惭愧,要不是吾王调拨的粮草及时送到,臣也下不了如此决心,送粮的军需官理应功劳最大。请问吾王,他何姓何名。”国王用悲切的声调缓缓地说“就称他为将军吧”。于是乎被大国灭亡的小国里就有了用将军二字命名的段、田、圩、塘、山、池、庙,以此纪念这位国王贴身护卫官。当国王徒步来到此山前,山上一对巨大的石猫吸引了他。他凝视了那山中每一处石头后,又望望那对石猫,心中悲切忧伤,脸上变幻无常,一时如一汪清水,一时如暴风骤雨。
“自从有了这对石猫,别说粮食,就连一只老鼠也没人看见,此山至今无名,请国王赐名。”国王像是没有听见,触景生情的国王依然陷入在深深的思念之中。他想起往事,往事如烟,侍卫官就这么走了……他突然转过身来,一脸的怒气,对护城大将军说: “猫猎逼鼠,老鼠变石,就叫老鼠石吧。”说完拂袖而去。
此山便永远没有了名字,就叫老鼠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