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之景
本人所有文字(包括方言类原创文字)及图片欢迎转载传播。是否标明出处悉听尊便。
安庆是我们的安庆,非一己之私。
宣传推广安庆是每一个安庆人的责任和义务。
安庆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曾有‘安庆老十二景’、‘安庆老八景’、近年又评出了‘安庆新十二景’、‘安庆旅游新十景’。下属各县,老镇也有‘十景’、‘八景’,宅翁闲暇,细细搜来,娓娓道来。
‘ 安庆老十二景’、‘安庆老八景’其实是一体。‘安庆老十二景’本名‘怀宁老十二景’,安庆城多年是省会及县署,安庆、怀宁本为一体。‘安庆老十二景’就是描述安庆与怀宁的景点,后来,省署、县署迁出,人们从‘安庆老十二景’划掉四景,是谓‘安庆老八景’。
安庆老十二景之一:石境涵空 石境山位于怀宁县城东北34公里,海拔284米。山脉来自独秀山,东为黄土山,西为大排山,南为金山,海螺山。山上青石累累,草木稀疏,显得有点荒凉。但山南有一巨大石壁,却使山声名远扬。旧志载:“石境山,石大如房,光明如镜”,对面十里外在龙山景色尽收镜中,视野开阔,“半峰县古明,尺影卡神州”,似若仙境,石境山由此而得名。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110/29/06582223z22qu5c34h1423.jpg
安庆老十二景之二:龙山晓黛
大龙山四季风光如画。
春秀繁花似锦,漫山飘香;
夏季峰峦滴翠,泉瀑欢鸣;
秋季满山红遍,层林尽染;
冬日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尤以其朝霞初升或雨后乍晴,
远望山岳青翠欲滴,
峰峦隐现,咫尺异观,晓雾如黛,五彩纷呈。
远眺“秀峰云里绽芙蓉”,近观“长松涧底结琥珀”,
“半山细路入嶙峋”,恰似“人在翠微间”,
遂名“龙山晓黛”。
安庆老十二景之三:杏村春色
旧时大龙山南沿石塘湖有一杏林,林间有村,称“杏花村”。
每到初春,杏花漫漫,片片犹如丹霞满天,
加之李花、梨花洁白如雪,十里花海,景色迷人。
“十里杏花红西湾”正是诗人们对石塘春色的由衷赞美。
遥望杏花村,只见村舍点点,炊烟枭枭,
田园似诗如画,清新诱人,石塘湖上渔帆镜影,鸥鸟飞翔。
“一个世界、两个倩影”。令人无限向往。
安庆老十二景 之四:百子晴岚
“百子晴岚”是由百子山的自然景观而得名,
百子山是怀宁县境中部独秀山经洪镇逶迤而来的一片环形深山,
海拔437米。群峰如簇,各具形态,
主要山峰有金鸡岭、笔架山、狮子山、球山,
有一主峰名吼天狮,峰峦宛如昂首雄狮,仰天长吼。
主峰西峰尖,三峰并列,统领群山,
每当天气晴和,山峦挺秀,满目峥嵘;
若蒙薄雾,峰顶则云烟飘渺,峰岚妖娆。
若大雨初霁,峰岚一碧,飞瀑流泉,又一番境界
安庆老十二景之五:冶峰青霭
冶塘湖,在洪铺镇境内,环湖皆山,峰岚青霭,惟湖之东南有黄山之象鼻嘴与正东的狮山相逼就,形成狮象把口,口宽百余米,与皖河相通。每当夏汛水涨,宰羊抛湖,群鱼涌入,临秋于把口结屏,至冬水枯,鱼翔湖底,丰年可网百吨。湖东北石库村王家嘴,铁渣遍布,经考古调查初定为汉代炼铁遗址,冶塘湖亦由冶炼旧址而得名。在该地还发现道光水文碑一座,为研究长江水汛的重要历史文物。1 9 7 2 年湖被辟为东西二圩,圩内是养殖场、池杉林,冶峰青霭之下是千亩水面映绿林,其秀丽山色非昔日可比。
安庆老十二景之六: 瀼溪环曲
据民国2 6 年( 1 9 3 7 年) 县境全图对照, 瀼溪实指今清河、老龙泉河(旧称瀼河)的牛行北的老河道,并依次注入珠流河,瀼溪亦即此段水系的总称。瀼溪环曲景点中心,在今黄龙镇驻地附近,旧称瀼河铺,它是石牌至三桥、雷埠至清河的交会息足之所,应有一定的规模,后因交通发展、水系改造,已难寻旧貌。
瀼河北岸石头潭,即今清河乡石潭村,为南北朝齐梁二国界,南齐设戌屯兵,直至唐武德八年方撤。瀼河铺北二里,清代设黄土仓,为怀宁借予潜山屯运课粮之地。
当时瀼溪能行舟,船过石牛山,淤涡清浅,依山百折,船民数里歌声互和,“瀼溪环曲”由此应“声”而生。
清顺治初年,知县贾壮有赞美瀼溪诗一首:“草堂何事筑瀼西,映日回流见此溪。乱石星河支曲岸,危桥烟雨接长堤。泛杯香遂桃花运,拂钓浓看碧树齐。更喜禹功东到处,春深灌足野人畦。 安庆老十二景之七:海门夕照
海门,有广狭二义之分。
广义是说怀宁全境地处长江要冲,
向有“枕三吴而控全楚,背淮泗而吭豫章”之险要;
狭义则讲上有小孤山屏蔽,下有拦江矶守门,为上下长江的关隘。
安庆南城墙有镇海门,门楼额“海门一柱”,表明安庆的险要。
每当夕阳西下,乘舟泛江,晚霞缕缕,跳跃在微波之上;
渔帆点点,徐徐驶向港湾之中;远眺天柱衔日,近观龙山巍峨;
城中万家灯火倒映江水,水天一色,难辨难分。此“海门夕照”也。 安庆老十二景之八: 石门秋泛
石门湖,位于山口乡、月山镇境内,
在县内诸多湖泊中景胜最美。
北承大龙山各水,南邻皖河,东界安庆,西旁百子山。
夏季水起,满湖烟波。初秋潮落,湖平如镜,
夹岸蓼花,红白相间,芦苇四合,青翠中茵,
鸥鹭翩翩,渔舟穿行,游人接踵,
扁舟载酒,放棹山阴,谓之“石门秋泛”。
明清时,游人诗作颇多,
方都镐石门湖秋泛诗,
对湖景有如画的描述:
“一湖烟水千山乱,峭壁双开万顷秋。
红蓼滩头鸥鹭起,有人撑出打鱼舟。
棹入蒹葭夜色清,前峰月吐半湖明。
醉眸遥指回舟处,灯火疏林犬吠声。”
今日石门湖更添一番公路蜿蜒、铁路横贯、
工厂遍布、码头繁忙的现代景象。
安庆老十二景之九:菱湖夜月
菱湖以多菱得名,菱荷盛期,花光水气,清晖娱人,渔唱菱歌,中流互答,郡人每以秋夕,扁舟载酒,延眺忘归。每逢采菱时节,荷花竞放,满湖碧波,皓月当空,令人心旷神怡。
著名文学家郁达夫1921年来宜任教,时常留连于菱湖,曾多次描写了诗意盎然的菱湖美:“夜阴一刻一刻的深了起来,月亮也渐渐的泛起光来了,天空里从银红到紫蓝,从紫蓝到淡青的变了好几次....”
安庆老十二景 之十:大观远眺
原县城西门外鸭儿塘畔,曾有座大观亭,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时任府推官李钦昊有篇“建亭记”,文中说:登亭游览,“俯瞰长江,一泻千里,闾阎夹岸,樯舳迷津,皖中风景俱若踊跃奋迅而出也。”是为“大观远眺”的实录。后于清康熙十五年(1 6 7 6 年)、同治五年(1 8 6 6 年)间,均因亭毁于兵燹而复建,最后毁于抗日战争中。
据史志记载,主亭系两层土木结构,飞檐画栋,曲径回廊,四周建有望华楼、停云坊、境坊等,培以花木竹石相辉映,蔚为大观。历代文人墨客频来登临,留下不少诗文或楹联。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