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20|回复: 0

婺 源 寻 根 文/朱丙夫

[复制链接]

131

主题

249

帖子

18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8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4-1-15 07: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婺  源  寻  根           /朱丙夫
初冬,天气还很暖和。我与区局领导姚小玲、刘满红等一行,钻过仙窝山,趟过马坑,穿过桃墅湾 ,越过景德镇,便到江西婺源。
在旅途中,我读到《婺源乡村》这本书时,见扉页上赞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当之无愧”。但,我认为婺源的美具有两个层次:一是自然风景美;另一个是民俗文化美。
婺源的山,高峻挺拔而不露骨。山上树木葱笼;山脉蜿蜓曲折,宛如一首音乐抑扬顿挫,似苍龙顾祖,呵护着这里的炎黄子孙。婺源的水,清澈见底,平缓悠悠的流淌,似舞女手中的彩带,在风和日丽的天空中舒展。难怪世人称“习三合派建筑与环境学,惟有到江西”。《怀宁县志》(康熙年间)曾记载:皖南山区建筑与环境学技术,由江西三合派大师辜建阳所传。
地灵人亦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婺源,被誉为“东南邹鲁”和“书乡”。据统计:由唐至清,婺源共有文武进士654人,中举者多达1272人之多,著作3100多部,选入《四库全书》172部,我国宋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经学家江永和科学家齐彦槐、“铁路之父”詹天佑等都是从这里走出……。
这种典型的江南山村,在小桥流水人家的里面,浸润着深厚的民俗文化。他们村口都有两棵古樟树,喻为“风水树”。贯穿于村庄的河流两岸,他们戌守着,树旁还有一座石拱桥横卧溪流。为村民守财护财。因为村民们认为“山管壮丁,水管财”,这里的水不能让它轻意地流出村庄。
村庄沿溪而建。世代村民留传着一句俗语:“东水西流,吃喝不愁”、“沿溪而居,大吉大利”等。古朴的屋顶上,大多数采用“马头墙”。即房屋左右两侧筑起的高大的封火山墙。飞翘的檐角,在空中勾画出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步入李坑,在铜绿坊、李书麟故居内,厅中的条案上,首先跃入眼帘是左边瓶,右边镜,中间长鸣钟。寓意“终生平静,一生平安”。移步一景,无不暗藏着玄妙,充满着神秘。
民俗的东西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其文化又相当精髓。
伫立虹桥的时候,日落酉时了。我的祖先,宋朝大理学家朱熹的足迹又在哪里呢?朱熹这一朱氏家族,属沛国朱氏大宗族分衍派出来的一个分支河南亳州永城朱氏,远祖是东晋著名武将朱腾。至唐代出了宰相朱敬则(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永城朱氏因此被列为朱姓八大郡望之一.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朱熹的父亲朱松中进士,不久调任福建建州政和县尉。于是,朱松将婺源家产变卖,在宣和五年(1123年)携妻儿老父,举家移居福建建州政和县治(今福建建区瓦县),开建阳朱氏一族。朱熹到达建阳,将书房以“紫阳堂”标榜。正式定居建阳考亭。后来被人称为“考亭先生”、“紫阳先生”。他被尊为建阳考亭朱氏的开基始祖,亦称为“紫阳朱氏”。我曾经为此自信过,为自己的人生拼搏过,直到与成功还有一步之遥,亦曾经为此悲哀。几千年已逝去,到婺源,对于同一条藤上的瓜儿,去哪儿寻根呢?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12-27 14:5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