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6|回复: 0

黯晦消沉,宜城之眼“古水井”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资深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055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

发表于 2013-11-7 04: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井,中国这一传统历史建(构)筑物,在许多古老的城市中正逐渐消失;它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游子们思念故乡、回忆过去的物质象征。古井作为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现今时代,它的实用价值几乎散失,但它依然成为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并伴随着众多动人的古老故事。


安庆城现今保存古井虽不多,但它们历史都很悠久,文化也非常深厚。市井所在,民俗所系,它既有力见证了安庆辉煌的历史,又承载着安庆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其特有的魅力成就了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在传统农耕时代,城镇的形成,最初不是因为交通要塞,便是因由水井边的集市逐渐演变而发展形成的。所谓市井文化,当然与井有关,古城古镇有了众多水井的相伴,市民自然也就保存了古老而传统的市井生活。


古井承载着很多文化,它自古就和历史连在一起。据权威考证,中国早在远古文明起源时期就出现了井的身影,并在出土的龟壳以及兽骨上惊喜发现,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已出现有“井”字。另据史料记载,秦、汉以后的中国户籍制度就是以井为单位,采用八户一井的户制方式;因此,古人将出行在外离家的游子以“背井离乡”等成语来形容,足见“井”与“家”是紧密相连的。


《汉书·货殖传序》记载:“商相与语财利於市井。”颜师古注:“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故总而言之也。”

《诗·陈风·东门之枌序》孔颖达疏引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於井上洗濯其物香洁,及自严饰,乃到市也。”


《史记·平准书》记载:“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

张守节正义记载:“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於井边货卖,故言市井也。”


翻开安庆这座长江名郡的历史,我们随处可见水井的身影在这座古城无处不在:四眼井、双井街、超泉井、龙眼井、让泉井……这些历史古井,曾经遍布古城的街头巷尾。甚至素有九头十三坡之美誉的宜城九头之首高井头,也因井而得名。古井就像一双眼睛注视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安庆建城至今古井一直都伴随着这座城市。


对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来说,古井就如同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在城市发展变迁中,众多古井渐渐被废弃而湮没消失,甚至古井文化也正逐渐消逝。近年来,古井不断被毁,能见到的井少之又少,保存尚好的古井已经非常罕见!就算幸存下来的古井,井里面的井水也不像先前那么清澈;而大多数遗存的古井,井水已被严重污染,古老的井圈也不知去向……


井作为市井文化最生动的载体,如果只有新制精美的围栏和井台,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标本意义上的古迹而存在,却没有实际使用的功能与痕迹,古井保护又有何意义?据笔者统计,安庆传统古城范围内解放前开凿的古井目前仅存20余口,其余都已消失或名存实亡;为了更好地展示安庆城古井的历史文化,让市民了解安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知之甚少的韵味,笔者在此探寻“宜城之眼”所留下的岁月痕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11-22 17:0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