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05: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永概墓(安徽近代教育奠基人)——卒子走遍安庆

姚永概墓
安徽近代教育奠基人
——安庆名人墓
第10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的龙眠山,有一处安徽近代教育奠基人的墓葬,他曾影响着安徽教育乃至于全国教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前身为1906年创办的安徽师范学堂。由近代思想家严复倡办,首任监督(校长)为桐城派大师姚永概。为了办好安徽第一所师范学堂,姚永概先生不远万里赴日考察。一个作为科举制度产生出来的桐城派大家,曾靠八股文考取单人第一名的姚永概先生,在新旧两种办学思想激烈冲撞后很快接受了新文化办学思想。在日本期间,他参观、考察了日本大学、中学、小学及师范、农、工、商、医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及管理程序,拜访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部长官和教育界元老,聆听了有关教育讲座。
      姚永概(1866年—1923年),字叔节,安徽桐城人。生于清朝穆宗同治五年,卒于民国十二年,年五十八岁。1894年,姚永概师从吴汝纶治学,前后长达九年。1903年,桐城中学堂成立,姚永概为总监之一,又被聘为安徽高等学堂总教习。1906年,被公推为安徽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07年,受命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积极提倡教育革新。民国成立,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邀姚永概任北大文科学长,1918年,徐树铮在北京创办正志学校,聘姚永概为教务长。1922年,姚永概面颊部长了肿瘤,1923年辞世。
      姚永概受到家学的良好熏陶,18岁(1883年)即考中秀才,23岁(1888年)在江南乡试中居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主考官李文田、王仁堪认为江南一向人才辈出,于今却日渐凋蔽,想录取一位宿儒为榜首,以振起一代文风。等撤封时,十分惊讶姚永概的年轻。不幸的是,其后姚永概四次参加会试,均落榜而归。按清代规定,举人三次落榜,可以从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官,谓之大挑,其中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学官用。姚永概大挑二等,授太平县教谕。此职待遇极薄,仕进无望,永概愤而辞职,绝意仕途。从此,姚永概走上了充任幕僚与授徒讲学之路。1901年,朝廷大臣推荐他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他没有应试。
     1894年,姚永概师从吴汝伦治学,前后长达九年,得吴先生之真传。吴先生为曾国藩四大门人之一,倡导讲时务办新学,时任保定书院山长,后创办桐城中学堂。姚永概于保定书院讲学之余,与同光体诗人陈衍、陈三立、沈曾植、范当世相互酬唱应和,极一时之盛。1903年,桐城中学堂成立,姚永概为总监之一,旋又被聘为安徽高等学堂总教习。1906年,姚永概被公推为安徽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07年,受命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积极提倡教育革新。1912年,民国成立,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邀姚永概任北大文科学长,姚与马其昶、林纾等以桐城派古文相号召,与其时任教北大提倡魏晋之学的章太炎发生冲突,章对桐城古文大加攻击,林纾、姚永概愤而辞职。
     清史馆馆长赵尔巽闻姚永概之名,聘其为清史馆协修,分任名臣传。“每脱稿,同馆叹服。”1918年,徐树铮在北京创办正志学校,聘姚永概为教务长。由于姚永概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正志学校在京城声誉鹊起,“学风出京师诸校之上,天下无异词”。同时,姚永概还为学生开设《孟子讲义》、《左传选读》等课,与兄姚永朴合编《历朝经世文钞》等。其时,国务总理段祺瑞闻姚永概之名,欲聘永概为高等顾问,总统徐世昌则欲招入晚晴选诗,姚永概均辞谢道:“我好比处女,年轻时不嫁人,老人还嫁人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因“言论过激”被逮捕,姚永概、马其昶等署名营救。此事大出胡适意料,因为正是他们把姚、马等古文家称为“桐城谬种”,并迫使他们先后离校。此事使胡适觉得:“这个黑暗里还有一线光明。”1922年,姚永概面颊部长了肿瘤,1923年辞世。清史馆馆长赵尔巽闻讯叹道:“今海内学人,求如二姚(永概、永朴)者,岂可得乎?”
     姚永概先生这种开放式办学新文化思想,被当时以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而著名的思想家、北京大学校长严复所重视。1912年,民国刚成立,姚永概先生就接受了严复的聘请,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相当于当今的文学院院长)。在此期间,姚永概先生的新文化教育思想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姚永概等人极力提倡以白话文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在文学上不主张以讲对仗、用典故、重辞藻、求声律等框框条条来约束学生们的思想。他为全国学堂编写的古文讲义,其文字都比较浅易,对初学者极有帮助。
    安庆一中创始人,第一任校长姚永概先生在1906年,就接受了新学创办的使命,并去日本参观学习,这一事实的本身,就证明了由姚永概先生在担任安庆一中创始人之后,其文化教育思想,在严复、吴汝纶、沈曾桂等人的影响下,在维新成功的日本国先进教育方式激励下,已逐步从封建的、封闭的旧文化思想体系中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先进的全新的文化教育思想体系。也正因为姚永概先生新文化教育思想一步一步接近陈独秀的新文化革命的思想,才有 1919年,发动北京知识界人士联名上书营救陈独秀的这一壮举!
(本篇完)
2016-11-15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05: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家当铺(练潭老街商铺代表)——卒子走遍安庆

袁家当铺
练潭老街商铺代表
——安庆商铺
第109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的练潭老街,是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它也成为全省九个入选的中国传统村落,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练潭老街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由西向东长达1390米,这里曾经商贾如云、铺面林立。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练潭老街终是繁华散尽,盛极一时的绚烂被岁月湮没,留下的是空空如也的残垣断壁和人去楼空的老房屋,但依然能够看到老街的昔日繁荣。
      练潭历史悠久,早在元明清时期,就是南方诸省北上京师古驿道必经之处,“昼夜羽骑不绝”,村落里保存尚好的多处塘口见证着练潭辉煌的驿站岁月。不仅是驿道发达,镇内练潭河自西向东流入菜子湖,再由菜子湖通至长江,水运兴旺致使练潭成为当时重要的水陆码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照片中的章禧文(1825.4.13~1894.11.19),字恭安,曾任下级官僚。其子章乃冲(1849.12.10~1914.6.1),字芝田,没有子嗣。章鸿钤,字仲松,与妻周茹英合影。潘澄鉴,曾任官员。这组照片就是当年的当铺经营者的写照。
     老街宽五米,最宽处约不到十米,街道仍保留着麻石条铺就的路面,整齐光洁,整条老街古老而宁静。老街上多为古民居和古商铺,门口依然能看到许多商店遗存的柜台。老街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木梁承重,砖、石、土砌护墙,简单而不加过多修饰。
    练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码头商船来往,货运不断,到处是“一网鱼虾一网粮”的欢乐景象,老街满是商铺云集。练潭在菜子湖西畔,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圈湖造田,水乡优势渐渐弱化,公路修通后,水运逐渐衰败,铁路、公路开始走上正轨,再加上练潭河改道,乡政府从练潭撤走,练潭镇街道逐渐萧条冷落起来。老街上的大部分商铺纷纷向西南公路边转移,老街变得格外冷清,到如今,只有那些斑驳残缺的招牌依稀可见昔日的辉煌。
    在这条老街上,有一家名为袁家当铺是明朝时期建造的保存最好的古建筑,但从建筑形式上看,卒子个人认为是清朝时期的商铺,它位于老街入口,经营日用百货,店内常有村民聚集。这里的商铺大多是前屋开店,后屋住家。
    如今,走在这条枯朽而衰老的练潭老街,望着那门脸后面破碎的砖瓦和朽烂的木头,空留下了老旧房屋在眼前。练潭老街曾经是桐城四大古镇之一,是明朝时的古驿站。由于练潭河上通高河,下连枞阳并与长江相通,老街成了这些水系的重要码头,水路的便利让练潭驿站发展成了镇,逐渐的形成了一处繁华之地。
    青石板,木阁楼,雕花栏杆里也同样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明代的一位学者在此地游历时,而写下了“春山出孤月,寒潭净如练”的诗句而得名。而也有另外的传说,说是练潭的名字是缘于练潭河形长如练,水深如潭。从元明清到七十年代以前,由于水陆交通的方便,练潭河里曾经是百舸争流,练潭街上是商贾云集。这一繁华的景象让练潭老街成了桐城东南一隅的名镇重镇,是桐城至安庆途中的重要中转站,是方圆二十几里的唯一一处繁华之地。
    据袁家当铺主人介绍,老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现在属于文物保护单位,门面的上方钉了一块文物保护的牌子,原来它就是袁家当铺。当铺,又称典当、押店、质库、质押。当铺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那时当铺不多,范围小,可典当的东西受限很多。隋唐时期,当铺已然遍地开花。宋代经济发展大大提高,典当生意渐成规模,专做利润高的典当生意。到明清两代,店铺可典当的东西五花八门,不但“不长腿”的东西可以典当,牛马羊之类的家畜也可以典当,甚至成片的果树林也可以典当,似乎只要值钱的东西都可以。
  说到当铺,又不得不谈谈当铺的讲究和规矩,多数都是“霸王条款”。首先是典当物价值远低于实际价值。比如一块怀表,价值十块大洋,到店当铺只能当三到五块大洋。其次是“新物旧当”。甭管要典当的东西多么名贵,即便是新买的全新的东西,到典当铺里,全是当成旧物,所以再想赎回就难了。民国时期的当铺最多,他们表面上是帮老百姓的,其实跟吸血鬼没啥两样,经常是十块大洋的东西最后以三块大洋收回,绝对是个暴力行业。  
(本篇完)
2016-11-17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5: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仙楼石雕像和碑记与太平军胡以晃——卒子走遍安庆

大仙楼石雕像和碑记与太平军胡以晃
——安庆碑记
第110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的练潭老街,是桐城西南乡一处人文历史缩影。整座老街呈半月形,依水而建,通往南方的官道穿贯其中,今天卒子继续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窗、一石刻与一碑。
      练潭河柔姿妩媚,堤岸杨柳依依,河中白帆点点。若逢月夜,看水天相接,树帆对立、月色朦胧、渔灯点缀、桥坊静穆浑然,引得无数士人商贾兴起愁思。老街的前世今生,蕴藏着许多古老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长不足一公里的老街,曾经充溢着宗教文化的氛围。最有趣的现象是,佛道并存,街上有锡泉庵、南阳庙、火神庙、水府庙、龙潭庵、大仙楼等多所庙宇和道观,可惜大多毁圮。仅火神庙修复如初,大仙楼也只留下唯一一块石刻,让人徒增岁月无情和人世沧桑的感喟。下图为在大仙楼遗址处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仓库厂房,小时候卒子到县政府的时候总怀念那时的铜门拉手。
     练潭在大龙山北麓,松湖(菜子湖、嬉子湖)西岸,传说汉武帝南巡至此曾作《盛唐之歌》。历史上的练潭老街,免不了战火燃烧,从清朝的太平军火烧大仙楼为终。从老街上走过,留在一角的一扇老窗,印证了当年的繁华。
     练潭是桐城西南有名的鱼米之乡,老街也因此一度成为了方圆百里的商贸中心。那时侯,老街的街道两边全是店铺,百货,杂货,食品,水产等等,方圆二十几里的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都是上这儿来购买。练潭的繁盛始于800年前。早在南宋嘉定元年,练潭镇就是桐城九镇之一,明清到民国初年,这里曾是通往郡府安庆官道上的驿、铺和客舍。清代以来沿革多变,但旧时练潭舟楫往来,渔歌互答,驿马嘶鸣,铺兵疾走,繁华喧闹胜于它乡。练潭始终以其商业的繁华、水运的特色、人文的厚重而成为桐城西南的重镇。
     在老街的一角,卒子与橘子等网友发现一块刻有重修大仙楼碑记。大仙楼,原座落在老街火神庙附近,据老乡介绍原建筑在二米高的高台上。台四周垒着一道一米高的低花格子墙,实际是一座殿阁,四个檐角向上跃起,形成飞檐,木拱结构,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如今,在火神庙内,仅存一块大仙楼石刻,石刻为一文官像,生动如初。
     火神庙遗址位于老街一头,原庙毁于清咸丰至同治时期的太平天国战火。清咸丰三年(1853)六月,太平军由天京朔长江西征,先后攻占了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为巩固安庆,翼王石达开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部攻占桐城。咸丰三年九月十四日,胡以晃部自安庆挥师北进,十月十二日攻占桐城西南重镇练潭,驻练潭镇的清参将松安丢盔弃甲逃遁。十月十四日,胡以晃率太平军抵达桐城县城外,向守城清军发起猛烈攻击,击毙守城清军一千余人,终于攻克了素有“铁打桐城”之称的桐城县城。二十八日,太平军继续挥师北进,攻占了北峡关,击毙清户部主事朱麟祺。
     胡以晃(1816~1856年)广西平南人。太平天国初期著名军事统帅。地主出身。天国官员中唯一的武秀才(文秀才为何震川)。早年参加拜上帝会。1851年12月,在永安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6月,过芜湖,占安庆。
     自咸丰三年十月至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七月二日,第一次枞阳会议后,太平军与清军秦定三、郑魁士部大战于县城东郊乌石岗,一举击败秦、郑二部,获桐城大捷。十年初,清军多隆阿、湘军李续宜部共十万余人在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小河沿等地安营扎寨。咸丰十一年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号称三十万大军设营于范家岗、老梅树街、庙岗、棋盘岭一线,后移营天林庄、香铺、金神墩、东河口,直抵鸭子湖、横山、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太平军失利后退守桐城县城。次年,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县内挂车河流域是增援反增援的激战中心。
    由于清军拼死狙击,太平军五次增援均告失败。陈玉成、杨辅清率部再度退守县城。九月,安庆陷落后,清军遂大举围攻桐城县城,他们凭藉县城西山,居高临下,猛烈攻城。太平军经顽强抵抗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弃城突围,自此离开桐城县境。离开桐城练潭一带时,太平军火烧大仙楼,楼去人空。
      如今的大仙楼只剩下一块碑记,上记载大仙楼为光绪年间修建,民国三十七年重修。碑记上记载双港扣钱十万,张宣德等当地富商捐款十万元,大家注意,民国三十七年应为1948年,为解放前一年,此时碑记上使用的“万”字并不是“萬”而是“万”,说明简化字从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小范围的试用。
(本篇完)
2016-11-18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5: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睚眦峡——卒子走遍安庆

大龙山睚眦峡
——安庆风景
第110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镇大龙山,有一处小石山,因为大龙山被称龙山,所以龙之子的睚眦当然也有其位置,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大龙山位于安庆市北郊,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一百四十多平方公里,其中大龙山面积约一百多平方公里,石塘湖水面面积约十多平方公里。主峰是日照峰等七个景区组成。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大龙山”,境内有山峰84座,其中600米以上山峰23座,具有典型的球状花岗岩地貌兼湖泊景观特色。
     睚眦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二个儿子,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睚眦豹身龙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以增加威猛。
    大龙山矗立四乡交界处海拔六百多米,是观赏云海、览奇石世的绝佳地方。大龙山上散落群山间有一处小山头,全石叠加而成,如同两片核桃,从中间裂开,如果登上这座小山,就会发现大龙山之美景是全国其它风景区无法比拟的胜景之地。
     睚眦必报常常被比喻,胸极狭窄之说,它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饭德必偿睚眦怨必报。大龙山本无睚眦峡,是现代安庆游者为大龙山新增的一处旧景新称。睚眦峡两壁如削、岩壁高耸,在悬崖绝壁风起云涌,自古就有“险莫大龙山,雄莫睚眦峡”的美称。
    睚眦峡是大龙山一处名胜风景点,峡内惊险万状的栈道、神秘莫测的峡间;如在峡内小坐,支看一看座奇形异状的大龙山山峰,真是美景如画。睚眦峡景区被《卒子走遍安庆》评选为大龙山百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本篇完)
2016-11-22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08: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界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沈家界石刻
——安庆石刻
第110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在一处乱石堆围上,有一块刻有沈介的石刻,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这块已有几十年至百年的“沈界”石刻,在历史上时时提醒村民上山勿越界!安庆沈姓后裔,始祖从江西瓦屑坝迁徙而来。

   这块老石围墩墙上,嵌着一块刻写有“沈界”石刻。这块山界石刻长约60厘米,宽50厘米,为大龙山产的花岗岩,刻字比较清晰。这是山主人在围山林时,怕与邻居为周边产权产生纠纷而设置的山界石刻,旨在向村邻声明权属界限,勿越界。

    沈家,山界石刻由其祖先嵌上。据今已有几十年至百年的历史。这块石刻是如何嵌进石围墙内,或是在石围墙底部刻上去,目前无法得知。

     山界石刻,是先人表明私山所有权划界的一种具体方法,它的好处就是划清了邻里间的产权界线,对预防邻里山林产权纠纷有重要作用。它对研究安庆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据了解,安徽临泉为沈姓发源地。另据了解,沈氏祖居浙江省吴兴郡,唐朝初期迁移到山西省夕阳县枣林庄老鸹巷。明初洪武三年迁移到安徽各地落户,至今散居全省各地。

     有小故事称,沈姓有一位县官名叫沈尧中,沈尧中原籍浙江嘉兴,进士出身。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任南陵知县。沈知县十分重视建筑、教育、文化,尤其关注水利兴修。上任伊始,他就踏遍了南陵的山山水水。当他来到东河一带,看到堤埂单薄,连年破圩,青黄不接,百姓苦怨,心中更是萌发兴修水利、根绝水患、造福地方百姓的决心。 为实现这一愿景,沈知县成立了南陵县筑圩公署。招募精兵强将,组织领导修圩工作。为了便于一线指挥,沈知县干脆将筑圩公署从县城移至东河,使修圩工作的指挥领导更加直接有力。 沈知县召集当地村民代表,细察地形地势,研究兴修方案。有钱出钱,有人出力。饱受水患之苦的百姓,遇到这样的好知县,修圩热情百倍高涨,挑筐扛锹,八方汇聚,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夜幕降临,也不肯歇,点燃火把,夜以继日。 看到百姓如此修圩热情,沈知县更是十分欣喜。白天,沈知县徒步圩堤,巡查督察;夜晚,沈知县走进民工,慰问鼓劲。沈知县有时一连几个礼拜都工作奔走在东河,筑圩公署和圩堤,成为沈知县每天两点一线不变的工作路线。几年过去了。东河的圩堤不断增高培厚,抗洪能力日益提高。虽然再有暴雨山洪,但圩堤再也没有溃破,到处一派五谷丰登、百姓安宁的祥和景象。沈知县又制定了修堤保圩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落实执行。从此,东河的圩堤更是一年比一年固若金汤。 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因政绩显赫,沈知县擢升苏州府丞。全县百姓,夹道十里,燃放炮竹,挥泪惜别。更有东河长老,跪地长拜,祝沈知县一路顺风,步步高升,好人一生平安! 多年以后,南陵人民依然忘不了倾心为民的沈知县。为了纪念这位好县官,东河村民将筑圩公署改为“沈公祠”,以心中虔诚的香火,表达对这位好知县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本篇完)
2016-11-23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08: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界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沈家界石刻
——安庆石刻
第110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在一处乱石堆围上,有一块刻有沈介的石刻,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这块已有几十年至百年的“沈界”石刻,在历史上时时提醒村民上山勿越界!安庆沈姓后裔,始祖从江西瓦屑坝迁徙而来。
   这块老石围墩墙上,嵌着一块刻写有“沈界”石刻。这块山界石刻长约60厘米,宽50厘米,为大龙山产的花岗岩,刻字比较清晰。这是山主人在围山林时,怕与邻居为周边产权产生纠纷而设置的山界石刻,旨在向村邻声明权属界限,勿越界。
    沈家,山界石刻由其祖先嵌上。据今已有几十年至百年的历史。这块石刻是如何嵌进石围墙内,或是在石围墙底部刻上去,目前无法得知。
     山界石刻,是先人表明私山所有权划界的一种具体方法,它的好处就是划清了邻里间的产权界线,对预防邻里山林产权纠纷有重要作用。它对研究安庆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据了解,安徽临泉为沈姓发源地。另据了解,沈氏祖居浙江省吴兴郡,唐朝初期迁移到山西省夕阳县枣林庄老鸹巷。明初洪武三年迁移到安徽各地落户,至今散居全省各地。
     有小故事称,沈姓有一位县官名叫沈尧中,沈尧中原籍浙江嘉兴,进士出身。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任南陵知县。沈知县十分重视建筑、教育、文化,尤其关注水利兴修。上任伊始,他就踏遍了南陵的山山水水。当他来到东河一带,看到堤埂单薄,连年破圩,青黄不接,百姓苦怨,心中更是萌发兴修水利、根绝水患、造福地方百姓的决心。 为实现这一愿景,沈知县成立了南陵县筑圩公署。招募精兵强将,组织领导修圩工作。为了便于一线指挥,沈知县干脆将筑圩公署从县城移至东河,使修圩工作的指挥领导更加直接有力。 沈知县召集当地村民代表,细察地形地势,研究兴修方案。有钱出钱,有人出力。饱受水患之苦的百姓,遇到这样的好知县,修圩热情百倍高涨,挑筐扛锹,八方汇聚,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夜幕降临,也不肯歇,点燃火把,夜以继日。 看到百姓如此修圩热情,沈知县更是十分欣喜。白天,沈知县徒步圩堤,巡查督察;夜晚,沈知县走进民工,慰问鼓劲。沈知县有时一连几个礼拜都工作奔走在东河,筑圩公署和圩堤,成为沈知县每天两点一线不变的工作路线。几年过去了。东河的圩堤不断增高培厚,抗洪能力日益提高。虽然再有暴雨山洪,但圩堤再也没有溃破,到处一派五谷丰登、百姓安宁的祥和景象。沈知县又制定了修堤保圩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落实执行。从此,东河的圩堤更是一年比一年固若金汤。 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因政绩显赫,沈知县擢升苏州府丞。全县百姓,夹道十里,燃放炮竹,挥泪惜别。更有东河长老,跪地长拜,祝沈知县一路顺风,步步高升,好人一生平安! 多年以后,南陵人民依然忘不了倾心为民的沈知县。为了纪念这位好县官,东河村民将筑圩公署改为“沈公祠”,以心中虔诚的香火,表达对这位好知县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本篇完)
2016-11-23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4 04: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龙文庙(孔庙)大成殿——卒子走遍安庆

回龙文庙(孔庙)大成殿
——安庆寺庙
第110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望江文庙大成殿位于安庆市望江县华阳镇回龙西路文庙巷1号,这幢饱受战火洗礼的庙宇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文庙又名孔庙,位于安庆市望江县城中心,为一宫殿式古建筑。大成殿高十多米, 面积三百多平方米, 二十四根大柱组成方形结构,四周围廊、重檐翅角、在建筑格局上仅次于桐城文庙与安庆市区文庙。
     据介绍,庙后原有很多附属建筑物,前方左右为东西两庑,前有戟门,戟门东为土地祠,西为王幼学祠,前首为棂星门,石柱组成石牌坊,上书“ 麟风腾祥”,左为圣城,右为贤关,入口处中间有石桥,名状元桥,两侧有泮池,过桥可见一方高大红墙书有“宫墙万仞”四个遒劲大字,中上方书“圣旨”两字。
     还有,庙后为启圣祠,东为礼门、西为义路,后为明伦堂。文庙历尽沧桑、几经修建。因遭日寇烧毁,仅存文庙主体大成殿,后经过修葺,现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据《望江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宋仁年间,元末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重建,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县令傅光遇发动修葺。
     文庙原为一处古建筑群,现存文庙主体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为歇山式木质结构古建筑,重檐翘角,装饰斗拱,石质柱础。是一座精美的清代建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本篇完)
2016-11-24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05: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山石屋(遗忘的群山间的故事)——卒子走遍安庆

天台山石屋(遗忘的群山间的故事)
——安庆石屋
第110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太湖县晋熙镇程岭的天台山,曾经有过太多的战争硝烟,在大别山群山之间,这里似乎被人渐渐遗忘,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晋熙镇是太湖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位于太湖县城所在地,是太湖县的人口大镇,商业重镇和政治、文化中心。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几条交通大动脉横贯东西,穿境而过。
     程岭村是晋熙镇最偏远、海拔最高(平均海拔600~800米),由于海拔高、因地势险峻、山陡路险,这里历朝历代被广泛用于军事防御阵地。
     上周日上午,卒子独自一人,从小池镇红星村上山,一路上山来到天台山深处的晋熙镇程岭村的七里组,山路崎岖、较为难走,植被茂密、云雾缭绕。上午约十二点才到天台山山顶,大雾间,无法使用相机去记录美景。
     晋熙镇的程岭村是太湖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山区村,这里交通不便利、信息不通畅、文化也相对闭塞。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才使得那里的山水林木能够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状态,一些有着本土特色的老宅、古朴的民风民俗也维系延续至今。位于天台山山顶处的一间石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山村深处的遗留。
     天台山山顶半山腰的位置有一处石屋,似乎是被废弃的老屋,石屋完全由石头建造,石柱石础、石门头、石屋顶,穿坊式石构架,虽没有雕梁画栋,却也大气端庄。从建造年代看,应该有几十年的时间,从石条上依稀可以窥见当年的雄浑气韵,在茂林修竹的映衬下仍然显得古朴宁静。
    卒子在这间石屋前后里外,停留了很久,石屋显得很幽静,很能让人清静下来。坐在这石屋旁边小憩,静静地感受着石屋的气息,大山深处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间完全由石头建造的石屋呢?
     原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可谓所向披靡,未遇对手。但他们却在在太湖的山地战中,却遭到善于山地战的广西军队的顽强阻击,屦战履败、损失惨重。从太湖县的四面尖,到方园四周的群山之间,处处都有与日寇对抗的桂军。
    在太湖战场桂军伤亡三千余人,日寇伤亡六千余人。桂军给侵华日军予以重创,再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桂军第一三八师太湖抗击日军是武汉保卫战的外围阻击战,太湖山地阻击战开创了中日战损1︰2骄人战绩的先例,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它迫使日寇第十一军因伤亡重大,暂时放弃进攻南昌的计划,日寇第六师团也因伤亡过大,不得不在黄梅地区进行休整,这为中国方面保卫大武汉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太湖县的全面收复,最终守住了大别山的门户,使这一地区的抗战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大后方。它再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民族精神,是太湖历史上又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桂军的英勇抗战得到了太湖人民的有力支持,太湖县就地招募运输兵一队,分担架、弹药、粮草等组,配属医院、兵站,支持国军抗战。在天台山山顶处的石屋,疑似是那个时代留下的战争附属物,至于何种用途,还要有关专家来解释。卒子在山顶遇到县里一位干部正在承包山林,据他介绍,原来在天台山不仅仅有抗日战争的遗存,还有在太平天国时期的营盘寨,这里海拔698米,差2米就是700米了。
     天台山,这里有过太多的血和泪的故事。这里原来有很多这样的石屋,可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先后遭到破坏。这间石屋也是八十年代重修而建。据了解,1938年12月19日,日寇第六十八师团203联队由九江经湖北进犯太湖、第一一六师团一部由安庆攻击潜山,数日之内连陷潜山、太湖等县。27日拂晓,桂军第一三八师、一七六师猛烈反攻太湖、潜山,数度冲杀,给予日寇以较大杀伤。桂军第四一二团、四一三团于龙山宫河滩歼灭日寇100余人,至17时,太湖方向日寇伤亡共达500余人。1943年1月10日,桂军第一三八师收复太湖。
(本篇完)
2016-11-25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13: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慈贞和江懿贞墓——卒子走遍安庆

江慈贞和江懿贞墓
——安庆古墓
第110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杨桥镇的龙山村,曾经因距安庆府二三十里地而成为交通要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石树山顶的一棺道光年间的江氏墓。
     江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后。上古时代,颛顼帝有孙女名女修,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并产下一子名大业,大业子名伯益,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下传几十代,经夏、商,到西周时有裔孙名元仲。元仲受封于江,并建立了江国。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江姓。他们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
    历史上称江姓为"济阳江氏"。济阳一世是汉封齐相江革,而为现存"统宗世谱"之始祖,但开宗江族中重要历史人物尚有十世晋太子洗马江统,十六世宋金紫光禄大夫江淹,之后突出的是宋理宗时的江万里。宋朝初,江汝刚领歙县节度,任满职后,卜居于歙北。济阳江氏入歙却在唐文明间,遇黄巢战乱适居徽篁墩。在徽州地区,不仅府志、县志、山志齐全,不少村落还有自己的村志。
    两淮盐商徽歙势力发展起来以后,四大徽班进京,江氏辈出人才。一千多年来,江氏日益繁衍,从歙县江村总谱中看,有六大支系:柔北婺源西支,兰溪、遂安支,黟北、休宁支,泾东、旌西支,鄱阳江湾支,还有府南歙南支。歙县江村、旌德江村、婺源江村。
    在安庆石树山顶的平坦之地,就有这样一座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的江姓墓,墓主人为江慈贞和江懿贞。清朝嘉庆年间安庆受匪袭扰,有江氏孺人邑地在岭峻山秀,孺人亦从夫意以为善,孺人亦助夫以之教化,以懿德之典范世民,扶危济困于乡党,雍和之风播于里间。受到乡人的称颂,卒后葬于龙山山脉一座小山山顶。今天,我们游览在石树风景区内,爬至山顶,就能看到这座清朝道光年间的江氏江慈贞和江懿贞墓,对研究安庆历史和人文有一定的作用。
(本篇完)
2016-11-27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8 05: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湘军后营遗址黄家操场与蔡晓舟——卒子走遍安庆
湘军后营遗址黄家操场与蔡晓舟
——安庆遗址
第110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市区中心地带的市体育场,其前世今生充满的神秘色彩,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湘军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内部有不同的派系,各派系各树一帜,各有自己的统帅、将领和兵弁,自成一统,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有着相似的政治理念和军制营规,互相联系、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尤其在对太平军的作战中,同心协力,不分彼此。卒子给大家介绍的多半为这些。而自从一个叫曾国藩的来到安庆之后,他就成为湘军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因为他是湘军的主要缔造者,地位最高,在湘军中享有至高的威望。
     位于现在双井街、健康路、卫门口等、市体育场、二中、一一六医院等机构一带,晚清时被称为“后营”,实际上就是是清军湘军官兵驻扎地。在与太平军反复战乱中,湘军后营被焚烧、营基为贫民所占,成为城北一片简陋生活区。
     民国七年(1918年),安徽省教育厅长董嘉会,报请省政府同意,在“北正门内后营营基”,着手修建公共体育场,这就是后来被称“黄家操场”的体育场。筹建工作由赵光绍负责。新建成的公共体育场,南北纵向,占地三十余亩,田径场三百米跑道六道,东西直道长一百三米,中为足球场。西面筑有30×20米健身桌球房,三合土地面,天阴下雨,可在室内开展篮球及其他活动。健身房北建有篮球场和网球场,四周围有铁丝栏。检阅台建在南侧(现为北侧),围有十层砖砌看台,可容观众五千人。
     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安庆举办第四届华中运动会。省政府在皖江公园东原五里庙演武厅(新军练兵场),新建安徽省立公共体育场,城内黄家操场,则为省立公共体育场分场。后因交通工具匮乏,体育赛事寡寡,东城外省立公共体育场逐渐荒芜。1933年,城内黄家操场重新恢复为省立公共体育场,归安徽省教育厅管理。以此以后,1940年在黄甲山建怀宁县第二体育场,1947年在省政府大院建儿童体育场,但只有黄家操场保留至今。
     俗称“黄家操场”的体育场,是安庆城区主办体育赛事的主要场地。因位于黄花亭以南名“黄花操场”,民间讹传为“黄家”。1933年安庆女中编印校史,上面就记载,1931年3月10日“在黄家操场举行陆海空军讨逆阵亡将士追悼大会”。1879年,陈独秀出生于此。
     民国时,体育场经费窘迫。据1936年的一份资料,当年经费只有10248元,均摊下来,每月854元,而这之中,职员俸给就占到了505元,其它办公及事业费158元,购置费191元。尽管如此,体育赛事仍相当活跃。1934年6月26日,《皖报》就刊有《本市第三届网球锦标赛开幕》的消息,“省体育场主办第三届网球公开锦标赛……下午四时即有单、双打各一组与赛。”
    说到黄家操场,不得不说一说一位叫蔡晓舟,蔡晓舟安徽合肥人,1885年出生,1919年到安徽进行革命活动。相继创办了“工读夜校”、“工商夜校”和义务小学,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08年参加熊成基领导的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1933年8月牺牲。1923年组成“二七”惨案后援会,主持在黄家操场召开数千名学生参加的声援大会。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和募捐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声援。他曾刀断左手中指,血书“誓死争取筹建安徽大学”,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游说筹措经费,并被推选为安徽大学筹备主委。
(本篇完)
2016-11-28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10-6 17:4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