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1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2-9 04:48 编辑

虎头崖白云岩寺——卒子走遍安庆
虎头崖白云岩寺
——安庆寺庙
第11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虎头崖,有一处名为白云岩的地方,这里从何时在洞窟中建起了一座小庙,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白云岩大石壁图片、图二:白云岩字刻
     虎头崖景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林庄村,是天柱山八大附属景区之一,景区景点集中,怪石林立,古迹众多,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图三:白云岩石龛
    虎头崖曾是远古炼丹修身成仙之所,留下“丹灶台”、“铁笛龛”、“仙人房”、“天下第一洞房”、“无量寿塔”、“升仙洞”、“送子观音洞”“狐仙坟”等等文物古迹。之前卒子曾介绍一些。图四:白云岩为天然洞穴
    公元一世纪,张道陵之孙张鲁云游天柱山,在白云崖(虎头崖的别名)建起天柱山第一座道观——白云观而潜心修炼;唐代高僧崇慧大师在此讲经说法;宋代黄庭坚、明代徐桂在此读书……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赞美这块洞天福地,如:“超然物表”、“宛然仙境”、“元气磅礴”、“中天峻拔”、“仙洞重华”等。此外又有美女石、和尚石、石床、石龛、石灶、石凳等。图五:白云岩、图六:白云岩石刻
    虎头崖景区位于天柱福元乡村,是天柱山一处非常幽静的旅游圣地、虎头崖是一处比较有特色景观旅游名胜。由虎头崖山脊拜岳古道上行,攀石崖、钻石洞、登顶海拔913米的虎头崖主峰——玉镜峰。图七:白云岩石刻
    在玉镜峰山顶看日出,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东眺安庆市,俯瞰潜山县城、潜河、皖河、三祖寺、太平塔。图八:娘娘庙佛像、图九:白云岩娘娘庙人工雕凿痕迹

    虎头崖曾是远古鲁道人炼丹修身成仙之所,这里有一个洞穴名为“观音送子”,潜山当地古人通常到此求子!这里还有一块巨石,名为“船型石”,巨石如石船,在白云崖下涧沟中,石长约二十余米左右,宽、高均在十米左右,船首、船身、船尾、船仓,轮廓毕具,线条分明;似经起重机吊起,有意垫放几块小石于其下,淙淙泉水自船底流过,欲湿不湿;船头高翘,气宇轩昂;船前沟壑陡落千丈,大有潮生即发,直泻江河之势。图十:娘娘庙内古香炉等文物
    虎头崖上这座小小的白云岩寺,又称娘娘庙,占地面积约有五、六平方米。这位娘娘庙是不是给百姓带来美好祝愿从寺内香火台可见一斑。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为庆贺娘娘诞辰,很多百姓都纷至沓来。图十一:娘娘庙石窟照
    据了解,娘娘庙坐北向南,是白云岩一处天然洞穴,内设小小正殿二间,均是天然花岗岩叠加之后的洞穴,殿内佛龛雕有娘娘坐像,面前是供桌、供器、供品;两边的墙壁上,挂满当地百姓送来的横幅。图十二:娘娘庙外崖壁白云岩
    大殿台基周围均系花岗岩条石包砌,洞中有香炉等。图十三:白云岩一侧
    娘娘庙兴建于哪年,现在已经无人知晓,崖壁上发现了一块残碑,它嵌在入洞的长槽内,意思大概是近年维修白云岩寺捐款人员的名称。图十四:白云岩一侧
(本篇完)
2017-02-08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13: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2-9 04:48 编辑

响山狮子寨(刘家堡)——卒子走遍安庆
响山狮子寨(刘家堡)
——安庆山寨
第116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某镇响山村山崖,有一处名为狮子寨的地方,为什么大户人家能够筑起山寨自保,穷苦人家只能落荒而逃,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远望狮子寨(群山之间的那个小山包就是)
    响山村位于岳西县某山区乡镇,西距镇政府十二公里,主要是山林。 响山村原名向山村,是由象山谐音而来,只是因为山腰处二个小山包,一个像大象名象山,一个像狮子名狮山,双山锁一水口,村民自古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图二:近望狮子寨
    狮子寨建于清朝中晚期,在安庆大别山一带,山里的百姓为躲灾避祸,以家族、村为单位或者依附于大户,在险要的山头修筑的山寨,狮子寨具有一定的安庆山寨典型代表。图三:登上狮子寨,并非想像那么简单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战乱频繁、匪盗横行。地处皖西南的安庆市大别山一带,为躲灾避祸,山里的百姓或以家族为单位,或以村为单位,或依附于大户,纷纷在险要的山头修筑山寨。图四:狮子寨山下就是刘家老屋
    大别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很多座山头中,就有很多座山寨,卒子以前介绍一些,今后再一一介绍。这些山寨曾接受战火的洗礼,见证过那段难忘的烽火岁月。可以说,每座山寨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图五:狮子寨寨墙约长二、三百米
     狮子寨为安庆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家寨之一,狮子寨又称刘家堡,是刘氏大家族中为躲灾避祸,以家族为单位在自家山头修筑的用于防御的小型山寨。图六:狮子寨寨墙局部
    卒子春节期间对大别山高山上的古山寨进行了考察,发现仅岳西临近县城的地区就有数座古山寨,有些保存相对完整,有较高的文物保护和旅游价值。图七:狮子寨寨墙下的小山道行走困难异常
    狮山之所以能够成为山寨,原因多方面的,但无疑这些山寨大都选择比较险要的高山,依托天险,两面甚至三面临着悬崖,易守难攻。寨墙一般仿照长城的样式用巨石垒成,宽从一米到二米,高几米,大都垒成内外两道墙,也有靠山建一道墙的。寨内面积数亩不等的空地,建筑多为石窑,随形就势,错落有致。寨内还有储藏室、牲口圈、储粮窖等遗物,有些还凿有蓄水池。图八:狮子寨寨墙石块
    安庆山寨从宋朝开始就有相关记载,绝大多数是建于元朝和清朝,特别是建于清朝咸丰、同治和光绪年间,距今约有二百年的历史。当时百姓或以家族为单位,或以村为单位,或依附大户,耗费巨资,历时数十年建设山寨,以备战乱时有藏身之所。以后每逢乱世,就有百姓不断加以修葺,逐渐形成如今的规模。图九:狮子寨
    狮子寨,是当时一位姓刘的地主为了躲避土匪的入侵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的。刘姓地主组建有私人武装,势力很大,现在狮子寨已遭到破坏,但可以称得上是大别山境内如今保存较为完整的私家山寨。图十:狮子寨对面的群山
  卒子从安庆市文物局了解到,安庆在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狮子寨未在普查时登记入册,目前散落在人迹罕至的大别山深山多个乡镇仍有一些文物未被发现。据了解,这些山寨构成了大别山深山独特的古代山林治安防御体系,大别山山寨地势多险要,这些山寨是宝贵的古老寨堡文化遗产,对研究大别山山寨修筑技术和明清军事防御史、民间防御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同时对了解当地明清时代乃至民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治安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图十一:狮子寨山下
(本篇完)
2017-02-09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07: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2-9 04:49 编辑

三级古树一百多年三棵古树(三宝树)——卒子走遍安庆

三级古树一百多年三棵古树(三宝树)
——安庆古树
第11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素有太湖西大门之称,东邻晋熙镇,南毗江塘乡,北连天华镇,西与宿松县凉亭镇接壤。这里有一处名为“三宝树”的景点,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城西乡地处群山之间
      三宝树并非一棵叫三宝的树,而是浓荫竹林当中,绿浪连天之间,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三棵各高二十余米,主干粗壮,几个人都合抱不拢。图二:三宝树铭牌
     三宝树是因三株百年以上古树而得名的,两棵香樟,一棵枫香。图三:三宝树之一
     三棵树已有一百多年。城西乡的“三宝树”,姿态婆娑,有着悠久的历史。图四:三宝树之一
     三树凌空耸立,高达二十余米,身躯粗大挺拔,几人挽手方能合抱,气势雄伟,三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纵横交攀,遮天蔽日,显得尤为肃静。图五:三宝树位于竹林深处
     三宝树得名说法二是因为这些树是佛门弟子所植,佛门弟子又称三宝弟子(佛、法、僧为三宝),故名三宝树。图六:三宝树标牌
     城西乡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自然景观丰富。有石船岭、桂花崖、响水崖、九井沟、鸡公石、莲花墩与龙须沟,还有熙湖四景之一的马路西风。卒子之前曾介绍一些,今后再继续介绍。图七:三宝树之一
     太湖县城西的大龙村、方洲村、凉亭村生态保护完好,太湖县第二大人工湖方洲水库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这里山川秀丽无比,有九井溪的连瀑,有龙潭谷的石滩,有响水崖的石刻,有郁郁葱葱的竹海、森林,是状元故里,禅宗圣地……在这里,春看山花烂漫,夏观流云飞瀑,秋赏层林尽染,冬踏林海雪山,美不胜收!登山远眺,远山近水尽收眼底,田园风光四季迷人。图八:三宝树之一
(本篇完)
2017-02-10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12: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2-9 04:49 编辑

李新汉墓与二次革命安庆籍烈士薛卓汉——卒子走遍安庆
李新汉墓与二次革命安庆籍烈士薛卓汉
——安庆近代革命
第11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隔长江不远的鄱阳县芝山上,有一座革命烈士塔和一座二次革命牺牲的烈士墓,再想一想同时期安庆烈士,心寒不已,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大门
      李新汉(1903-1931)江西鄱阳县人。1922年,考入江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春,回鄱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出任鄱阳县警备团长;1927年9月,任赣北农工军第一师参谋;1928年7月,调任余干县委第二书记和湖口区委书记;1929年春,任赣东北红军独立第一团政治部主任,次年7月,任红十军第一任政治部主任;1931年4月任红十军第三团政委,同年英勇牺牲,年仅29岁。图二:纪念塔
    正是大革命风暴爆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一批《共产党宣言》、《社会科学讲义》、《共产主义ABC》、《新青年》等革命书籍和进步刊物相继问世,只有彻底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才能翻身解放。图三:塔身
    气势磅礴的反帝反封建浪潮,反动当局惊恐万状,他们采用逮捕、拘禁、暗杀等罪恶手段疯狂迫害进步青年。李新汉被迫于1926年上半年离开九江,到波阳县立一小教书,并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不久,由郑育民介绍,李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图四:铭牌
    与此同时,北伐军攻克南昌,进军波阳。为了控制局势,防敌破坏,李新汉奉命出任波阳县警备团团长。一到任,他首先对警备团进行了整顿,吸收思想进步、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参加。同时在士兵当中加强政治教育工作,秘密发展党团员,把波阳县的警卫武装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严密注视反动分子的动向。图五:纪念塔
    1930年下半年,李新汉遵照方志敏的指示,随红十军从景德镇出发,踏上了出击赣北的征程。在攻克波阳县城的战斗中,敌人纠集四县反动武装,在城外筑起四道防线。图六:塔身
    李新汉指挥若定,他一方面让部分红军向敌人展开正面佯攻,另一方面在当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巧妙地由河道攻上城西高地——芝山,缴获敌人架设的十几门大炮,掉转炮口,居高临下向敌人轰击。敌人被打得狼奔豕突,溃不成军,仓皇弃城而逃。红十军两次出击赣北,两次攻克波阳县城,并帮助波阳人民成立了县、区、乡各级党、政、军组织, 杨新汉还担任了波阳县革命委员会主席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图七:塔身标牌
     1931年4月下旬,闽北形势恶化,党组织派人请求红十军援助。为了扩大苏区,打开赣东北与闽北的通路,巩固闽北根据地,红十军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红十军第三团,由方志敏、李新汉(这时化名胡烈,任该团政委)亲自率领进军闽北。李新汉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率红军取石塘镇,攻下赤石街,连续十一仗,仗仗皆捷。在包围崇安城后,几次猛攻,都因为城高壕深,情况不明,均未成功。日近黄昏,红军停止攻击,方志敏、周建屏、李新汉等领导人在崇安西门外草地上研究下一步作战计划,突然,一股残敌从城东山上冲下来,向红军发起突然袭击。李新汉率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截住敌人。就在战斗最紧张激烈时候,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李新汉的头部。李新汉牺牲时,年仅29岁。图八:塔
     薛卓汉,1898年生于安徽省安庆市,祖籍寿县窑口集,1911年入怀宁县直小学读书,后考入旅沪安徽中学就读,1919年春由旅沪安徽中学转入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读书。图九:李新汉墓
     入校后不久,“五四”运动象一巨浪冲入芜湖,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5月7日上午,芜湖各校师生2000多人及群众涌向街头举行旅行示威抵制日货,后成立了芜湖学生联合会,薛卓汉被选为委员。图十:李新汉与安庆的薛卓汉为同期牺牲的同志
     1919年5月25日,在安庆又召开了全省学生联合会议,薛卓汉被选举为委员。安庆人民应该不要忘记曾经在安庆工作过的革命烈士,在适当的时期,在适当的地点,应该将薛卓汉同志以一种什么方式纪念出来,无论是雕像、标记或什么载体。图十一:李新汉墓
     1922年3月芜湖黄包车工人罢工,芜湖纱厂工人罢工,薛卓汉代表学生联合会积极支持工人们罢工斗争,还深入芜湖工会,创办工人夜校,培养了一批有志青年。在安徽公立职业学校经王坦甫、余天觉两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图十二:李新汉墓
(本篇完)
2019-02-11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1: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岭吴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罗岭吴家老屋
——安庆古宅
第11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罗岭镇某村山凹间,有一栋建于明清时期的老屋,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远望吴家老屋
     罗岭镇素有龙山凤水和“五里三进士”之说,“三进士”指的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姚孙棐,清朝乾隆年间的许鲤跃,和清朝嘉庆年间的龙鲤门。图二:吴家老屋一角
    姚孙棐(1598-1663),字纯甫,号戊生。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初授浙江兰溪知县,后调东阳。许都之乱中,因克复东阳有功,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著有《亦园全集》。许鲤跃,清朝乾隆六十年(1794)进士,初师事姚鼐,文宗方苞,著有十卷本《春池文钞》。龙鲤门(1795-1829),清朝嘉庆进士,因政绩卓异,曾受朝廷加十级赏赐。图三:吴家老屋正厅
    罗岭最出名的人物,而是一曲黄梅唱知天下的严凤英。严凤英一脸清纯、唱腔甜美,是小龙山柔柔的山风。时至今日,当地村民说,行于小龙山中,仍能隐隐听到严凤英圆润甜美的黄梅戏声腔。图四:吴家老屋走廊
    大龙山又有大龙山与小龙山之别,近年来小龙山被改名“巨石山”颇受安庆人民争议。图五:吴家老屋正厅
    大龙山之阳有多个村,多杏花,开盛时,红映十余里。“杏村春色”,当年也是怀宁县景之一。其东为黄杨冲,多杨。为芦塘,有窟如塘,多芦。图六:吴家老屋正厅
    吴家老屋,位于安庆市罗岭镇某村的山凹间。始建于何时不详,从外观上看泥坯土墙和细小石墩看,卒子猜测为清朝中晚期的老屋,后经过多次修缮。为前后三进建筑,外墙为土坯墙,内墙为杉木结构,装饰较典雅。图七:吴家老屋石柱墩
    吴家老屋坐北向南,瓦头重檐,带有一些花纹。朝门深二米,朝门与前厅之间有一条小走廊。大门两边是高半米的青石门墩。图八:吴家老屋天井
    吴家老屋还有堂屋。堂屋有雕花堂门。老屋屋檐处各有一组木雕刻,相对比较朴实无华,细看原各是一龙卷云龙的造型。 图九:吴家老屋木雕
    进门是前厅,前厅两边各有厢房。大房一侧有天井。跨过前厅的石门槛是前天井。天井长约三米,宽约一米多,四周和底板均用麻石砌成。图十:吴家老屋后屋
    天井四周有走廊。东西走廊过去是厢房,厢房有雕花木门。图十一:吴家老屋木窗
    吴家老屋历经数百年的风雨,现在已经破坏不堪,其大厅为宽约六、七米,两边各有两根高四米的杉木廊柱,圆形廊柱均落在鼓状的石礅上,从外观上看,较小的石墩有清朝初期的味道。图十二:吴家老屋厅后为第三进
(本篇完)
2017-02-12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05: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华白龙涧——卒子走遍安庆
百华白龙涧
——安庆风景
1110
作者: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 微信号:QQ82009314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镇百华村山间,有一处名为白龙溪的小溪,常年流水不停、风景优美,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白龙涧侧照
    大龙山有一个乡镇叫大龙山镇,位于安庆市北郊。主要有日照峰、龙山第一刹、灵山石树、石塘湖、龙泉寺、洪桂山、龙湫七个景区。而白龙溪正是龙湫景区的一部分。过去卒子一直认为这是黄龙溪,后经过多方咨询与深入了解才更正了过去一直误解的地方。图二:白龙涧溪水
    白龙溪绕过山间,其实是二条小溪,一条从龙王寺流下,民间俗称“龙湫”;另一条从龙山寺流下,俗称“白龙溪”,但这两条溪水共称白龙溪。白龙溪在大龙山山腰位于有一处名为白龙涧的巨石豁口,小溪水清澈绵长,流到此成为一条小小的瀑布、溪水从巨石上飞泄,从怪石间跳绕,给大龙山注入无限的灵性和活力。图三:白龙涧溪边树木根系将石条包裹起来
    大龙山风景区内奇峰俊秀、怪石嶙峋、树木葱郁、洞峡幽涧,被誉为“独不类他山”。据清朝康熙《怀宁县志》龙湫图为证,龙湫池风景区为一条明清时期的旅游古道,是达官显宦祈神祭拜之旅,文人墨客寻古访幽之旅,是大龙山最古老的旅游线路。图四:白龙涧巨石
    龙湫池景区位于大龙山主脉西麓大龙山镇百华村境内,以龙王亭遗址为界,分为上观和下观,上观有三叠石、土地庙、龙泉庵、“忘归”石刻和八方殿,下观有龙湫池、龙王庙、金银观、木鱼石、板仓石(仓门石)、半升子,龙湫大峡谷贯穿整条旅游线路。图五:白龙涧为巨石间的一条水漕
    古时候,在下观有块地方叫白龙涧,涧底深不可测,白龙涧地处大龙山腹地,千亩松林藏山泉,这里溪水怅怅,清澈见底,终年不断。涧内植被茂密,绿树参天,鸟类资源丰富。且远离交通要道,人迹罕至,是个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图六:白龙涧边的巨石
   白龙涧山下不远就是龙王庙(又称龙池寺)。据传,老龙王庙建于元朝。元顺帝至正九年(1393年)受封为起义军吴王的朱元璋战败,藏匿于此庙避难,危急关头许以得脱,扩修此庙。朱元璋侥幸逃脱一劫,并在此后的战争中节节胜利,最终夺取天下,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权,是为明太祖。太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建大龙山龙王庙,敕封此庙神为“天井顺济龙王”,并大加赏赐。图七:白龙涧
    龙山寺始创于明朝,时名云山寺。后因朝代更换之战火该寺而被毁。清朝时有本地十大姓出资重建此庙,取名雾云庵,延续至民国,承多位主持守护直至上云下岩,上孝下田法师先后主持雾云庵,为乡民有所仰敬。图七:白龙涧局部
    白龙涧盘踞龙山之间,汇集龙山精髓。周边景致极尽灵秀,四季风光美不胜收。春季繁花似锦,漫山飘香;夏天峰峦滴翠,泉瀑欢鸣;秋时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晶莹剔透。图七:白龙涧侧照
(本篇完)
2017-02-13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13 12: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山巨型大石碾——卒子走遍安庆

   

花山巨型大石碾
——安庆古石构件(古石农具)
第11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杨桥镇花山村中方寺附近,有一处摆放着一个大石碾槽和石滚,可谓是超级巨型大石碾,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花山一角
    提到石碾,对于上了一定岁数的朋友一定不太陌生,石碾在石磨和石臼面前,算是“石老大”了。图二:石碾示意图
    石碾一般都放在一个夯实的土墩上或者是用石头垒出的平台上。巨大的碾盘呈圆形,直径至少有两米,厚如虎口。而花山超级大石碾它的直径可以说是十米以上。图三:卒子图示花山巨型大石碾
    圆盘上有放射状的沟渠,圆盘中心部位有一根粗木柱,是用来拴石磙子(也叫碌碡)的。石磙子圆面上和碾盘一样也刻有沟渠。圆面两端不一样粗,粗的一头靠在木柱上,略细的一头朝外,是一个圆柱体。图四:花山巨型大石碾局部
    圆柱体的中间有一孔,一根铁棒(或木棒)穿孔而过,里面一端别在木柱上,外面一端,双手握着可以推着转,因为重量大,有时需要一个人在后面推,一个人拴上绳子在前面拉。当然,也可以套上牛或毛驴来拉。图五:花山巨型大石碾局部
   石碾的作用,不是用来磨细面的,主要是用来脱稻谷壳的。花山超级大石碾,大多用于碾谷子的壳。先将谷粒从谷穗上碾下,再用簸箕扇掉谷糠,直到最后把全部的谷糠脱净,剩下黄灿灿的小米。图六:花山巨型大石碾局部
    石碾属于笨重之物,不像石臼一人可为,也不像石磨一人即可推得飞快。没有两三个小伙子,单凭一个人,再壮实,几圈下来也得冒大汗。花山这个超级巨型大石碾,估计全国也没有几个这么大的。图七:石磙子(也叫碌碡)
    花山巨型大石碾呈圆形,上宽下窄,由整块花山本地的花岗岩雕凿而成,分段拼接,每段长二米余,宽半米余,一共十多段,高约半米余。正面有一道弧形的凹槽,凹槽最深处为四十公分,槽内有雕凿的浅线。图八:中方寺石磨盘
  花山巨型大石碾的用途时,一直被公认为是过去古龙隐庵或中方寺用来碾粮食的。另外中方寺还留存着一件石磨盘,在那个农耕时代,这石碾和石磨都做出过贡献。图九:中方寺石磨盘
    石磨和石碾这些伴随过多少代人生活过的石制工具,将会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图十:中方寺石磨盘
(本篇完)
2017-02-14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0: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墩石牌坊——卒子走遍安庆

   

余墩石牌坊
——安庆古坊
第116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杨桥镇余墩村圆照寺附近,有一处摆放着原牌坊的残件,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石牌坊的来历,在各个宗祠和寺庙雕刻全新的石牌坊、门楼等建筑物时,却很少有人将遗散在田野山间的石构件重新拼接、修缮和保护,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希望有关人士能够积极参与保护历史文物的担当中来。图一:余墩石牌坊拼图
    余墩古时肯定是姓余的人家开垦的墩头,是大龙山延伸到湖区山湾一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这里距安庆张四墩遗址仅十多公里,可以想像几千年前,我们安庆先祖就是在这高于地面数米的地方扎棚、开垦、种粮、养殖。图二:余墩石牌坊拼图,含卒子手工示意图
     潘安与潘尼叔侄二人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合称“两潘”。潘岳与陆机齐名,合称“潘陆”。江西武宁南皋《潘氏世谱》记载,潘岳为季孙公第五十世孙。据《晋书》列传第二十五载:“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也。祖瑾,安平太守。父芘,琅琊内史。岳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谓终贾之俦也”。潘岳生於魏主曹芳正始八年(公元247年),被害於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时年五十四岁。从父潘勖(潘尼之祖父)在汉献帝时为右丞,《册魏公九锡文》即出自其手笔。图三:余墩石牌坊拼图
     潘尼(约250——约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人。潘岳侄。少有才,与潘岳俱以文章名。性格恬淡,不喜交游,专心著述。太康间,举秀才。历任尚书郎、著作郎、中书令。永嘉间任太常卿。洛阳被刘聪攻破之前,潘尼携家还乡,中途病卒。《隋书·经籍志》载有“晋太常卿《潘尼集》十卷”,今不存。明朝人张溥辑有《潘太常集》一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图四:余墩石牌坊拼图
    虽然潘氏的潘岳还是潘尼,都无法与安庆的潘氏有什么渊源,但从余墩的石牌坊看,却是一件难得的真品和具有极大价值的文物。图五:余墩石牌坊拼图
    石牌坊是汉族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用石材修建的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具体这座石牌坊是潘氏宗祠的石坊还是圆照寺石牌坊还搞不清楚,但却并不影响我们去研究安庆的历史文化。图六:余墩石牌坊局部细节
    石牌坊又名牌坊,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更被海外当作汉族文化的象征之一。所以卒子今天介绍的石牌坊卒子本人更倾向于潘祠石牌坊。图七:余墩石牌坊局部细节
    过去卒子曾介绍过很多节孝石牌坊,大多是表彰妇女丧夫,辛勤操劳、哺育子女成人成才,后又多是子女不负母亲愿望,奋发读书,中举成才的故事。从余墩石牌坊的细节可以看出,其每个细节都极其完美。牌坊的每一个局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仍然栩栩如生。在大龙山森林公园一处还有一块石牌坊门额,卒子估计也是石牌坊残件。图八:余墩石牌坊局部细节
    余墩石牌坊图案造型讲究、雕工精美,是安庆难得的艺术精品。根据当地老人介绍,在明、清期间,安庆的牌坊、牌楼举不胜举,多达六七十座,岁月的变迁很多已经遭遇不幸。图九:疑似余墩石牌坊额
    卒子今天展示的这样精美的石牌坊如果圆照寺或潘氏后裔或杨桥镇政府、余墩村能够重新修复,给大龙山森林公园带来一处全新的历史文物的展示。图十:余墩石牌坊局部细节
    余墩石牌坊建于朝代不详,卒子估计为清朝时期,是由若干块巨石雕刻建成,材质为汉白玉。明间宽约三米,宽约二米。主坊通高约五米,面阔约五米。由四根或二根霸王柱支撑,卒子估计为二根。中间两柱高约五米,每根柱前后各护有戗石两块。每块戗石上雕有精美石刻。石柱前后两面刻卷云花纹。图十:局部细节
(本篇完)
2017-02-15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14 12: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寨马家堂轩——卒子走遍安庆
应寨马家堂轩
——安庆祠堂
第11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中心村应家寨,有一处叫马家堂轩的地方,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马家堂轩门厅
    马姓,在安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马氏主要由一、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图二:马氏相关资料
     来源二、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图三:马家堂轩门前水潭
     来源三、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图四:马家堂轩石门框
    来源四、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马圣人”。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皇帝赐姓,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安庆大多马氏为此后裔。图五:马家堂轩经过近年的维修
    其它来源、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现在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另外还有、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图六:马家堂轩木门为清末民国初期的原物
    马姓的迁徙分布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图七:马家堂轩先祖牌位
    马姓的历史名人有马融:东汉右扶风茂陵人,著名哲学家。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超:字孟起,马腾之子,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三国名将,出身于凉州豪强家族。马谡(卒子偏爱此人):字幼常(190-228),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图八:马家堂轩*音堂
    马姓在安庆的著名建筑为探花第, 为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安庆马氏八代子孙马大用高中武探花,雍正御赐“探花及第”金匾而高悬府中,故名。是安庆市回民中官宦望族的故居之一。图九:马家堂轩
    安庆马氏以回族敦悦堂马氏名声最著,而继述堂马氏的名气在清末也很大。据继述堂《马氏宗谱》记载,其始迁祖马聚成原籍山西大同府,明洪武年间调守安庆卫。至清末时有马守愚、馬徵麐(著有《淡園文集》,纂修同治版《怀宁县志》)父子是安庆名流。而马绳武支系的官阶更高,其后人外迁,今山东青岛退休教师马含芳为其曾孙,著有《金銮殿·绿头签》一书,详述马家在清末以来的风雨历程。继述堂《马氏宗谱》有清代安徽名流杨汝谷、张朝缙、李鸿章等为其作序,舒卓元、吴汝纶、郝同篪等本地名家为其“填讳”。图十:马家堂轩厢房天井
    太湖县小池镇的马氏堂轩待考,该建筑为清末民国初期风格。堂轩正门外为一半圆形水潭,堂轩供奉着马氏叫马宣焱与叶氏的牌位,相关资料有待进一步核准中。图十一:马家堂轩大门
[size=0.83em]_0004711.jpg (382.5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8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02-16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15 06: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荣刘大櫆墓(桐城派三祖之一)——卒子走遍安庆

   

向荣刘大櫆墓(桐城派三祖之一)
——安庆古墓(名人墓)
第11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金社乡向荣村云丰队张家大洼山南麓刘家笤箕地,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荣村云丰队张家大洼山南麓刘家笤箕地
    刘大櫆墓位于金社乡向荣村云丰组张家大洼山南麓(刘家笤箕地),在安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安庆各级部门的指导下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原则修绻顺利。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櫆号海峰,汤沟镇陈家洲人,是继方苞之后推动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著有《海峰诗文集》、《论文偶记》、《歙县志》等。图二:刘大櫆墓铭牌
    刘大櫆墓从山脚至拜台顺山势而建,其墓碑为学生姚鼐所立。刘大櫆一生仕途不得志,终身以授徒为业,其弟子以桐城姚鼐、王灼、歙县吴定、程晋芳、常州钱鲁斯等最为著名。图三:刘大櫆
    刘大櫆墓为夫妇合葬墓,坐东北朝西南,视野开阔。东临枫树冲,南望白荡湖汊,西连汤家山,北接鹤岭。墓地约250平方米,三道弧形拜台与墓道均系乱石砌成。墓框成圆形,直径约3.5米;墓碑高1米,宽0.46米。其碑文曰:“嘉庆肆年岁次己未季冬谷旦孙符琢立石皇清敕授修职郎刘公海峰先生之合墓,封孺人母吴太君,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刑部广东司郎中世愚侄姚鼐顿首拜题”。冢后立有青石墓碑,文曰:“皇清敕即文公海峰先生之合墓”,碑文为刘氏弟子姚鼐所题。图四:刘大櫆墓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枞阳县陈洲乡人(古属桐城)。刘大櫆出身于耕读世家,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余亩”。少年师从吴直,年轻时读书勤奋,擅长文辞,29 岁时应举入京师,拜见同邑先贤方苞。方见其作品极为欣赏,称之为“今世韩柳”,并说“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歙县程晋芳、历城周庶昌曾说:“昔有方侍郎(苞),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图五:刘大櫆墓碑
     刘大櫆师事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许;他又是姚鼐的老师,在桐城派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故被尊为“桐城三祖”之一。图六:刘大櫆墓局部
     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清朝雍正四年(1726),刘大櫆初至京师,年富才盛,文动京师。雍正七年(1729)、雍正十年(1732),两次参加贡生考试都只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由方苞荐举应博学鸿词科,被大学士张廷玉压制落选。张后知大櫆同邑,深惋惜。乾隆十五年,张廷玉特举其参试经学,又未被录取。大櫆六十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默抑以终。逝世后,葬于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图七:刘大櫆墓碑文由姚鼐题写
     刘大櫆总结和发展了桐城派散文理论。强调神气、音节、字句的统一,重视散文的艺术表观。清《国史·文苑传》说:“大櫆虽游学方苞之门,所为文造诣各殊。方苞盖取义理于经,昕得于文者义法;大櫆并古人神气音节得之,兼及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图八:刘大櫆墓冢
    其所著《论文偶记》,既肯定内容的重要性同时注重法度、技巧。他继承归有光将小说、戏曲描写手法用于散文写作的创作手法。强凋字句、音节之妙,风格、意境之美,较之空谈“文以载道”是一大进步。大櫆对“阳湖派”的形成影响也很大。刘大櫆继承荀卿、王充、刘禹锡、柳宗元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认为“天道浑然无知”,“人之穷通寿夭”以及家之殃庆均与天无关。他的关于“理欲观”的议论与戴震近似,主张“本人情以通天下之和”,承认人的合理欲望,使“天下之民,有以各安其生,复其得于天固有。”他认为君臣只是“共事”关系,指出婚姻要“恩合”。故清末民国初著名文人刘师培说在桐城派作家中,“惟海峰较有思想”。
(本篇完)
2017-02-17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10-6 21:27 , Processed in 0.1718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