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在线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04: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源宫葛洪井——卒子走遍安庆

真源宫葛洪井
——安庆古井
第115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脚下,有一座古井,这是怎么的一段离奇往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道教渊源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在古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世界的也积极发展。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晋魏时期隐流、秘传的道书,普传大道。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图二:白鹤岗山坡
    真源宫位于潜山县天柱山镇,为南朝梁武帝时的寺庙遗址,后期卒子将陆续介绍其它景点供全国人民参考。因道人白鹤所建,又称“白鹤观”、“白鹤宫”。唐朝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玄宗李隆基敕建“司命真君祠”;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太宗赵匡义敕建“灵仙观”;时至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徽宗赵佶为求灵迹之地,赐匾御书:“真源万寿宫”,简称“真源宫”。自唐代至清道光时均有道士在此居观修炼。后因战乱等因素,逐渐衰废。图三:葛洪像
    卒子向大家介绍的这口井,据推测为晚唐至宋代古井,当地村民称为“葛洪井”,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葛洪井在天柱山白鹤岗一带,现有三眼古井,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其中一口。图四:真源宫道长指出葛洪井的位置
  民间口口相传的“葛洪井”。此井内的井圈由石块砌成,直径约一米,深不详,井圈内荆棘丛生。此井位于白鹤岗山坡上,常年有水,堪称神奇。虽然此井凿建年代已无法确考,井圈内壁有近石块斑驳,显示着该井古老的历史,此井被称“葛洪井”,现真源宫以战火中被毁,遗址中剩下这口古井诉说着曾经的历史。图五:葛洪井内由石块堆砌而成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今江苏句容)人、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等。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图六:葛洪井局部
    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变为红色硫化汞。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就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图七:葛洪井位于白鹤岗山坡
    葛洪出身江南士族。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他性格内向,不善交游,只闭门读书,涉猎甚广。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 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葛洪一生的主要活动是从事炼丹和医学,既是一位儒道合一的宗教理论家,又是一位从事炼丹和医疗活动的医学家。他在行医实践中,总结治疗心得并搜集民间医疗经验,以此为基础,完成了百卷著作《玉函方》。由于卷帙浩繁,难于携带检索,便将其中有关临床常见疾病、急病及其治疗等摘要简编而成《肘后救卒方》3卷,使医者便于携带,以应临床急救检索之需,故此书堪称中医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图八:白鹤岗
[size=0.83em]20170121 011.jpg (401.4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9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01-23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4 04: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薄原寨碉堡的门头额坊碑——卒子走遍安庆
主薄原寨碉堡的门头额坊碑
——安庆山寨
第115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主簿乡,有一座古山寨,这是怎么的一山寨,成为数百年军事要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主薄原寨地处大别山腹地
    1934年月11月,红二十五军北上后,丢下指示信给给时任鄂豫皖省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要他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游击战争。1935年2月,高敬亭在凉亭坳(今岳西县河图镇境内)第三次重建了红二十八军。红二十八军的重建给国民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国民党立即派重兵“清剿”。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4月22日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做出了“2个月清剿”的部署,“限6月完全肃清”,把主要矛头直接指向红二十八军。“2个月清剿”计划破产后,蒋介石又相继布置了“三个月清剿”、“五个月清剿”。并采取修碉筑寨,移民并村的手段,妄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图二:主薄原寨石碑
    当时,敌十一路军司令部驻六安,二十五路军司令部驻湖北罗田。负责“清剿”舒霍潜太边区的主要是国民党三十二师、六十四师和六十五师,三八一团驻包家,三八四团驻五河,主薄是一九一旅三八五团“驻剿”地。1935年秋在舒霍潜边驻剿部队有三个营,分别驻在主薄原、沈家桥、头陀河,主薄是二营营长阮子敬,与党史记载完全吻合。据老年人回忆,此碑是主薄中心碉堡上的门头额坊,碉堡为砖砌四方四门多层结构,每层都有了望孔和射击孔,周边还构筑了四个卫星碉。此碉旧址在现主薄小学院内。图三:近主薄原寨石碑局部
    强迫当地百姓拆民房、拆庙宇,日夜赶修碉堡封锁线。1936年仅在头陀、主薄两地就筑有碉堡33座,形成封锁线强迫当地百姓移民并村,实行乡、保、甲制度和“五户连坐”法,妄图将共产党人和支持红军的人民斩尽杀绝。敌人疯狂屠杀人民群众,在沈家桥半年之中就杀害红军和革命群众57人,主薄原驻敌将捉来的革命群众,挖眼睛、用铁丝穿下巴,一次就杀害27人。当地老人只要说到阮子敬,个个都咬牙切齿,因为他心狠手毒,杀人不眨眼,所以都叫他“阮屠夫”。老人们今天说到此碉仍不寒而栗,但不管敌人的手段如何残暴,都割不断人民群众和红军的联系,群众仍然为红军递情报,送粮食,护伤员,一直坚持到第二次国共合作。 图四:主薄原寨石碑简介
    此碑是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妄图以“堡垒推进”手段来达到消灭我红军的罪证;是红二十八军坚持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使革命红旗在大别山不倒的佐证;是岳西人民以生命为代价支持红军,养育红军,使红军最终能走向胜利的不容磨灭的物证。此碑现已被当作珍贵文物陈列于红二十八军展陈馆,是馆内所有展品中的一件珍品。图五:近主薄原寨石碑局部
    关于“主薄原寨”的位置,当地的村民有两种说法:有的说主薄小学后面的那个高台子,就是人们所说的“古寨”,古寨东西两条路;还有的老人说,在主薄乡西面的一座山峰上,曾经就是历朝守军的寨子,寨墙原是碎石砌成,那堵碎石墙不知是否就是古寨。不知道岳西县相关的专业人士可能进行解答。图六:主薄原寨碑介绍
  主簿原寨,无论是民国时期的军事碉堡,据猜测——主簿原寨可能是太平军山寨,此山寨与魏岭乡的太平寨、石关乡的铜安寨相互形成犄角之势,太平军在此驻寨,此寨近可御敌,远可统领附近数山寨,所辖几十平方公里。图七:近主薄原寨石碑整体
    主簿原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此处四面环山,与外界隔离。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主脊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海拔多在千米以上的山峰,中部为丘陵区,高低起伏,谷宽丘广,冲、垅、塝、畈交错。图八:主薄原寨碑
[size=0.83em]20160402 104.jpg (230.1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5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01-24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04: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浮山三级古树铁冬青——卒子走遍安庆

浮山三级古树铁冬青

——安庆古树
第115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浮山中部,有一棵一百五十年的古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会圣寺宗教牌匾
    这棵有着一百五十年历史的古树就位于浮山会圣寺寺门前。会圣寺位于浮渡中部的云霄峰会圣岩下,依岩临洞而建,曾为江左名刹,起于晋梁、衰于五代、兴于赵宋,禅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浮山之战,清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瓦房三大间。全寺占地面积仅有1080平方米,分前后两殿,殿不大,前殿门外有方面积不超百平方米的石板平台,列有供奉的香火供桌。
图二:铁冬青全貌
    万紫千红形容春天百花盛开的情景,有一种树的名字也叫万紫千红。这种树叫铁冬青。万紫千红形容的不是它的花朵,而是其秋后的累累红果。铁冬青因其观赏价值高而显得珍贵,上百年的非常少见。据卒子了解,全安庆目前上百年的铁冬青也很少,这棵有着一百五十年历史的古树上挂上了国家三级古树的牌子。
图三:铁冬青树冠
  这棵百岁的铁冬青树造型特别,初看起来还像一条游龙。寺中僧人告诉大家,这棵铁冬青果实成熟期在每年10月至12月。果实先是青色的、再转黄色、最后就成了红色的,经历三种颜色的变换。而这棵铁冬青结果成熟的情景是一串串累累红果缀满每个枝条,密密麻麻,整棵树都透出红艳艳的景色,有一种万紫千红的感觉,非常好看。
图四:铁冬青造型别致
  铁冬青因为叶子是深绿色,枝条是紫色的,果实是鲜红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应用上被称为万紫千红,上百岁的铁冬青非常少见,目前已经纳入国家古树保护范围。会圣寺铁冬青又名万紫千红,树龄约在150年以上,其高约八至九米、胸围六十至七十公分、冠幅约十米,树叶厚而密,树干粗壮枝丫若游龙。
图五:铁冬青为三级古树保护牌
    冬青科亚热带常绿灌木或乔木,是理想的园林观赏树种。树皮为灰白色,可以萃取出鸟胶等鞣料(birdlime),其质量并不会很好,不过曾经也有应用于染剂上的功用。
图六:巨大的铁冬青
  铁冬青亦有人称为“救必应”,在民间有治疗的功效,据说树皮还有根与叶可以入药,可以治疗感冒高热以及各种炎症,一般制为凉茶饮用。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医学院曾研制出“三冬茶”,铁冬青就是其中的用料之一。目前栽植大多以播种或扦插的方式,生长快速,在特性上比较耐旱与耐温,最适的栽植环境温度约在摄氏18℃-30℃左右。阳光充足、排水性良好的地点最佳。
图七:铁冬青为三级古树保护牌
(本篇完)
2017-01-25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04: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趾凤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趾凤老屋
——安庆古宅
第115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大别山腹地,有一幢有着二百多年的古宅,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图一:大别山梯田
图二:远观趾凤老屋
     趾凤乡是安庆市宿松县下辖的一个乡,地处宿松西北部,位于大别山余脉,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境内群山环绕,风景秀丽,距今七百多年始建于元朝的白崖寨被誉为“天下第一寨”。
图三:老屋一进门厅
图四:石门墩上雕刻双钱纹
    趾凤乡是一个美丽的山区小乡,东、南接本县凉亭镇,西接本县隘口乡,北与太湖县天华镇(原大山乡)接壤,距县城二十七公里。趾凤乡地处宿松北部,位于大别山余脉,是典型的山区乡镇。
图五:老屋青砖
图六:高高的封火墙
    趾凤乡境内最高峰猴鹿尖938.8米,是文客骚客观光、采风、抒怀的乐土。境内还有九井沟等景点,风景独好,九井天然作合,形状各异,气象万千,飞瀑流泉,奇峰怪石,随处可见,既是“天然的氧吧”又是“景点一绝”。
图七:老屋石门额
图八:老屋石门墩
    今天卒子介绍的趾凤老屋位于群山间一幢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老屋。这幢青砖黑瓦的五间大瓦房,就是保存较为完好、规模最大的趾凤乡趾凤村老屋。
图九:老屋正堂
图十:老屋石梯
    走进老屋,一种清朝老屋风情就会扑鼻而来。
图十一:老屋为木质结构
图十二:老屋石柱墩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6 04: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到,这幢老屋建于18**年,迄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房上是青色小泥瓦,历经近两个世纪风雨仍严丝合缝,屋脊两端,还塑上了飞燕。从前面看,窗棂在外,且雕有有规则的图形,老屋随处都是雕龙画凤,古香古色。
图十三:老屋门牌
图十四:老屋堂厅
  老屋的主人早已做古,这幢老屋能够留存如今很不容易,据说当时雇用了百余名工匠,整整干了一年才建成。这幢老屋留下报清朝老屋的建筑风格。
图十三:老屋堂厅
[size=0.83em]DSC_0410.jpg (321.7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54 秒前 上传



图十四:老屋铜钱纹阴沟盖板
(本篇完)
2017-01-26今天是腊月二十九,祝全球安庆人新春快乐!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3 05: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宕大峡谷——卒子走遍安庆
上宕大峡谷
——安庆风景
第11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大别山腹地,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大峡谷,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上宕大峡谷标识
    上宕大峡谷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石霞)红旗村。石霞地处太湖县小池镇西北角,与潜山县横冲乡及太湖县天台山罗溪等地接壤,为大别山腹地,原名石霞乡,现合并小池镇,石霞四面环山,自然风光很美。图二:上宕大峡谷
    大峡谷其实为三条小河流组合而成,一条自抱山流向畈区潜山县境,另两条由红星、刘河经上宕汇集流向畈区小池镇。图三:上宕大峡谷内的巨石
    上宕大峡谷没有被设立为风景名多少还有点遗憾。大峡谷内有青潭、山谷、石滩、流泉、瀑布、水帘等。图四:上宕大峡谷溪水
    峡谷全长约几公里,九曲八弯,幽谧奇幻,里面分布着多条落差不等的瀑布,最为壮观,宛如巨大的白色玉带,从绝壁飞流而下,注入山中碧潭,腾起阵阵白色水雾,气势宏伟。图五:上宕大峡谷流水
    上宕大峡谷及其周边地区,生态条件十分优越,不仅有山、而且还保存有上百亩茂密的原始天然林,山势险峻、林木森森、清溪回流,自然景观十分秀丽。谷景真是“环境好、景色美”。图六:上宕大峡谷山峰
    上宕大峡谷经过亿万年山水的冲刷、山风的席卷而成的大自然的杰作,可称为鬼斧神工造就的大自然景观,是罕见的艺术博物馆。图七:上宕大峡谷青潭
    大峡谷两岸森林茂密,树干笔直而巨大。谷地山风奔走,谷上低温潮湿,树木长满青丝苔衅,蛛网般的白丝挂在林子里,蘑菇也呈鲜红、翠绿、金黄等五颜六色,闪着光泽。图八:上宕大峡谷小水涧
    这里好像一处童话般的世界,环境完全呈现出史前时期的形态。这儿纵横绵延,千峰竞秀,层峦叠嶂,气象万千,真可谓人间少有、世上难寻的一处奇域。图九:上宕大峡谷碧水
    上宕大峡谷山山碧绿、林海飞云,区内植物种类上千,鲜花满山遍野,另有中药材多种,野生动物多种。 图十:上宕大峡谷潭水
  大峡谷景区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在古时,沿河滩而建都是村民的屯田、菜地,高低错落有序,为幽雅洁净的小道相连。图十一:上宕大峡谷河滩
    行走在大峡谷内,耳听鸟语、鼻闻花香,最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的就是一直伴随左右,不离不弃的潺潺溪水,时而婉转回折,时而奔宕起伏,清澈的水流淌在光滑的岩石上,还有一抹抹的藓苔点缀其中,此乃上宕大峡谷的独特景色。图二:上宕大峡谷
(本篇完)
2017-02-03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4 06: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褚河褚氏祠堂——卒子走遍安庆
褚河褚氏祠堂
——安庆宗祠
第11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与舒城县交界的大别山地区,有一幢有着二百余年的褚氏祠堂,历史上褚氏与安庆储氏有着怎样的渊源?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褚氏祠堂地处褚河山冲
     褚氏祠堂位于安庆岳西县姚河乡与舒城县交界的查湾乡褚河村。该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前二次建成皆因故而毁。图二:褚氏祠堂为省级文保对象
     大家现在在照片中看到的存祠堂是第三次修建的,奠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落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历时五年的时间,距今二百多年。褚氏祠堂集清代中期徽派建筑艺术与江淮古民居特点为一身的古建筑。2004年10月28日褚氏祠堂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三:褚氏祠堂侧照
    褚姓,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本自殷(商)后人宋恭公子瑕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居民以地名为氏。褚姓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为姓。据《姓氏寻源》载,古代有一个叫褚的地方,当地居民就以褚为姓。图四:褚氏祠堂正面照(祠堂前摩托车为卒子走遍安庆坐骑)
    褚,泛指用丝绵装衣服、囊袋,也指古代覆盖棺材的红布、褚幕。最为重要的是古时候同“储”,贮藏,安庆地区特别是潜山北部、岳西等地的储氏多与其同宗同源。图五:褚氏祠堂侧照
    褚氏祠堂既有皖南建筑风格,又有皖西建筑特征。它依山临水、坐北朝南,两进三开间,中有天井,东西有厢房,前有月牙塘,保存基本完好。图六:褚氏祠堂
    褚氏祠堂座北朝南,依山临水,两进三开间及东西厢房。梁柱、屏门、隔扇、檐撑、穿斗均雕刻有卷草、曲云、挂狮、象鼻及人物故事,雕工精细、形象逼真、建筑高大宏伟,柱础形状各异,图案奔放,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褚氏祠集清朝中期徽派建筑艺术与江淮古民居特点为一身的古建筑,且是皖西地区现存较完整的祠堂之一。图七:褚氏祠堂铭牌介绍
     查阅相关资料,褚姓主要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官吏褚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褚师,亦称市令,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集市和贸易,兼有今商务部长和工商管理局局长的职能。后来宋国、卫国、郑国等诸侯国都设有褚师之官。褚师,就是市官,因此又称褚师印段、褚师印等。周景王姬贵五年(郑简公姬嘉二十六年,公元前540年),郑穆公姬子兰之孙公孙黑曾试图作乱,被子产(公孙侨)发觉,予以制止。公孙黑自知不免一死,遂请求让印段出任褚师之职。由于印段确然十分有才华,子产便批准了公孙黑的请求,然后令公孙黑自缢而死,免得由司徒来论罪,那样会株连许多别的人。在褚师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世代相传至今。图八:褚氏祠堂大门
     其次,褚姓还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邑地褚,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西周时期,有一个叫“褚”的地方(今河南洛阳),在史籍《左传》中更明确地提到洛阳县南部有一处褚氏亭,在史籍《后汉·郡国志》上也记载着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同时认定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褚地居住之著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图九:褚氏祠堂右侧厢房
    当然褚姓还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段之后的封地,属于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记载,褚氏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期,宋恭公(宋共公)子瑕有个儿子叫子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河南洛阳),因“其德可师”,故时人称之为褚师。在子段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亦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也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师氏,还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石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褚氏被史称为褚氏正宗。褚氏族人大多尊奉子段为得姓始祖。图十:褚姓历史人物简介
    其它一些说法,比如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褚库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副都统萨尔图·褚库,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等等。图十一:褚氏祠堂构件四拼图
    褚氏远祖遂良,原居河南开封府杞县白石村,元至正十二年(1352)迁湖广孝感县。二十一世秀益又迁湖南慈利。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始修族谱。图十二:褚河
(本篇完)
2017-02-04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5 09: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漆铺黄土岭杨光炜及其母亲墓——卒子走遍安庆

   

漆铺黄土岭杨光炜及其母亲墓
——安庆古墓
第11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漆铺村与万涧村之间的天柱山后山区,有一处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战火与灾荒一次又一次清洗着这里,却又从他乡远迁各种姓氏来此繁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新潜山人、龙潭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望黄土岭
     龙潭乡位于安庆市潜山县中部,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后山,皖水的上游。面积近一百平方公里,主要为山林,耕地有五六千亩,是一块非常富庶的土地。图二:黄土岭杨氏先祖墓区位图(卒子作)
  龙潭乡有着多个古村落,都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背景,在明清时期在徽文化熏陶下造就出来的有着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由于皖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和“徽文化”的独特品格等诸多因素,使得这些古村落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原貌格局,其文化风俗、村落里居民的传统生活习俗也大多一并沿袭至今。 图三:黄土岭杨氏十六世黄老妇人墓及十七世杨光炜夫妻墓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杨姓在李、王、张、刘、陈之后,为中国第六大姓,人口八千多万。杨氏从明朝时期迁入潜山,后迁入龙潭乡,再分支到龙潭乡各地,瓜瓞蔓延、才俊辈出,明清两代就出了不少人才。图四:弘农世泽远迁安徽
    据该谱记载,杨氏原本姓“姬”,春秋战国时期,周武王姬发的一位后人被封在晋地(今山西洪洞县),采食于“杨国”,后代以国为姓,相传华夏第一个姓杨的人是“杨杼”。但由于兵荒马乱,宗族之间长期失去联络,家族谱系不能考查。西汉时,有位名叫杨得意的人为汉武帝掌管猎狗(即“狗监”),他还向武帝举荐了司马相如,是一位深受皇帝信任,成为当朝一位重要人物。 图五:太尉家声扎根潜山
    从此,杨氏后人修谱时便以杨得意为杨姓始祖。但是,从汉代到宋代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家族谱牒散佚和失传的情况在所难免,就连杨时都在谱序中写到:自己是在当了“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之后,才有机会在“秘书馆”读到四十余卷家谱,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图六:清朝石望柱(已属文物)
    杨得意的十世孙杨震,字伯起,在东汉安帝时担任太尉,是一位出了名的清官,他提拔了一位姓王的人为县令后,对方为了答谢,夜间备上十斤黄金拜会他,并说只有“你知我知”。不料杨震说还有“天知地知”,于是得了一个“四知先生”的美誉。如今,杨姓宗族有一堂号为“四知堂”,便是取意于此。  图七:经过四百多年的风化后的清朝石望柱
    杨震学识渊博,弟子众多,又因他是陕西华阴人,所以时人称他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也称其为“关西夫子”。杨震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曾孙杨彪也是太尉,整个家族“四世三公”,是当时的“东京巨族”,更被皇帝赐予“清白世家”之称。图八:清朝墓碑基座
    杨得意的二十四世孙、即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唐代时,杨得意有一位名叫杨荣的后人,从江西到福建西镛州(后来的南剑州、今天的将乐县)出任司马,落籍闽地。北宋年间。杨氏迁入江西等地,明朝初期杨氏迁入安徽潜山等地。图九:清朝墓碑基座
    安徽潜山杨氏为杨贵山后裔,杨贵山之父德明,生子四:贵一、贵二、贵三、贵四。适因元末世乱,兵燹蜂起,散处靡常。明朝洪武初,招集播迁,贵一迁怀(今安徽怀远县)之巩村,贵二迁皖城(在潜山县北),贵四迁桐邑(今安徽桐城)。图十:新修建的墓志铭
    贵三字华亭,元朝顺帝六年庚辰(1340)九月十五日生,迁潜邑(今安徽潜山)西堡,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先祖,明朝洪武丁巳(1377)三月初三日卒,生四子:胜德、胜隆、胜鹏、胜业,其后裔孙繁衍,世泽延绵。此墓主人为杨光炜,墓地是像太师椅型,两边有一个小山嘴延伸到墓前不远,如同怀抱双臂、抱而不实。图十一:新修建的墓志铭
(本篇完)
2017-02-05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05: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涧狮子岭古道——卒子走遍安庆

   

万涧狮子岭古道
——安庆古道
第11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至漆铺村之间,有一条安庆人走过上千年历史的古道,虽然战火与灾荒一次又一次清洗着这里,却又从他乡远迁各种姓氏来此繁衍,成为一代又一代新潜山人、龙潭人、万涧人,暨昨天介绍古墓后,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这里的古道。图一:远望狮子岭
     在潜山县龙潭乡斜岭后山有一条通往龙潭村、森华村、万涧村及漆铺村的千年古道。古道始修于何朝什么时期已无法考证,先有古村落再有古道,据了解万涧村和漆铺村有人居住超过千年,所以猜测古道至少存在千年,不过从元朝开始至清朝历代有修整。图二:狮子岭头的巨石崖壁
    万涧狮子岭古道又称斜岭古道狮子岭段石板路,位于安庆市潜山县龙潭乡,经万涧村及漆铺村多个村落,是斜岭古道北线主入口。图三:狮子岭古道
    它包括万涧古道和狮子岭古道,始建于何时期不详,明代至清朝重新翻修,是当地民众开辟的通往余井镇、源潭镇的重要道道,同时也是连接古舒州(潜山)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山产的运输要道。图四:狮子岭古道青石板
    斜岭古道是古时龙潭乡天柱山后山数村村民人走出大山,通向外界广阔天地的必经之道。斜岭这条古道从皖西南众多古村落走向潜山、走向安庆、走向外界的重要通道。图五:狮子岭古道清朝修整时期的石板
    据杨氏宗谱记载:杨氏自宋朝绍定元年江西鄱阳湖迁至潜山,元朝至正三年迁至万涧村繁衍子孙。图六:狮子岭古道明朝修整时期的石板
    明朝末年,人丁众多,房派纷繁,各姓氏纷纷建祠祭祖。清朝乾隆初年,杨氏集各房长老筹资,建造了杨家祠堂,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狮子岭正位于杨氏落户的万涧村与外界交通的通道,狮子岭海拔约三百至四百米。图七:狮子岭古道麻石板
    斜岭古道全长约十八至二十公里,其中万涧狮子岭古道全长约五至六公里,最高海拔约四百米。图八:狮子岭古道青石板
    沿途植被垂直分布显著,峰峦叠嶂,阴雨天山上云雾缭绕,远观如天柱云海,身处其中则又似云中漫步。图九:狮子岭古道下面的万涧村
    古道边沿途有杨氏宗祠、张家老屋、张家祠堂等历史人文古迹多处。图十:狮子岭古道边的小瀑布
    古道由青石或麻石铺就,宽约约一米、最宽处约一米五,万涧狮子岭古道现保存完好路段约一半以上,整条古道地处竹林深处、清幽安静,是一处难得的户外运动目的地。图十一:狮子岭古道边的人家
    据了解,龙潭乡万涧村古村落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宋朝以来迁此百姓拓荒而建,经数千年的耕耘而成。未被列为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着实有些遗憾,但卒子相信,只要有更多人的认同,万涧村将会在将来被列为众多文物胜迹的国家级古村落。图十二:狮子岭古道
    历史上,万涧村有张氏和杨氏两大家族,有张氏后裔曾告诉卒子,张家谋田、杨家谋坟。张氏和杨氏人才辈出。图十三:狮子岭古道上的麻石板
    狮子古道大部分为青石板铺齐,宽约一米至一米多,基本比较规整,卒子细拍了明朝修整的与清朝修整的古道,略有不同,其中钢钎铲留在石迹可以辨析,走过数百年以后,青石板已经磨得非常的光滑。图十四:保存着原始状态的狮子岭古道
    狮子古道承载着几十代万涧人的艰辛,是山区百姓跟外面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自公路修建以后,古道也慢慢荒废,但古道上依然留下的无法抹去的脚印。图十五:竹林深处的狮子岭古道
(本篇完)
2017-02-06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1

主题

213

帖子

110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05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04: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7-2-9 04:47 编辑

石库道光水文碑——卒子走遍安庆

石库道光水文碑
——安庆古碑
第11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某乡镇的石库村,有一块有着近二百年历史的记载长江水文的碑刻,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远望石库村田畈
     石库道光水文碑位于怀宁县马家楼,系研究长江水文史的重要资料。这块碑刻由一位姓裴的人士在道光年间在田头所立,据了解——图二:水文碑铭牌
     安庆市怀宁县裴姓本姓张氏,据冶塘孝友堂《张氏宗谱》载,明朝初期有张氏携二子自江西鄱阳迁居怀宁冶塘,其一居雪山之麓(长安岭边雪山洞下),为参加科举考试,借用本地裴氏籍贯应试,后即姓裴氏,称“张本裴籍”,这就是冶塘裴姓的来历。本地裴氏后远迁他省。图三:相关历史资料
     另一子则居龙井张家山,即是三义堂张氏。清朝乾隆年间,两家合修祠堂、家谱,为争大小房闹矛盾,焚烧家谱,自此分裂,二百多年互不来往。图四:田头作业的村民
    冶塘孝友堂《张氏宗谱》是安庆怀宁裴姓渊源,附记:张家山三义堂张氏世代有口传:“张文忠,一夜输掉阮家冲;张文榜,一夜输掉张家港。”查三义堂《张氏宗谱》,载有张文忠(明代中期时人),其配偶是阮氏,葬地也在阮家冲。查冶塘孝友堂《张氏宗谱》,则有七世张文榜(明嘉靖万历间人),张家港在安庆西门外,地名或叫“漳溊港”等(音近)。据传张文榜(字后山)自幼吃素,其上为数代单传,其后生四子,自此发人,张家山口传中的张文榜是否指“后山公”,是否有这样的记载待考。图五:水文碑保护碑
    安庆山河壮丽、地腴物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数千年来,皖西南地一直为南北文化的传播交汇区,衔接各方的通衢之所,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神州的朝代兴衰,都曾在江淮大地引起了强烈的震荡,掀起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漾起无数朵文明之花。尤其是东晋和南宋两次大的人口迁移,加速了境内的开发,逐渐形成淮北、江淮、皖南三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经济,安庆属皖南地区。图六:水文碑简介
  水文碑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历史文物,是古代官方用来记录洪水泛滥的依据。最近,枞阳县就发现了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立的水文碑,一起到现场去看一看。图七:水文碑特写
    在石库的田畈里,卒子在十多年前就见到了这块水文碑。从外观上看,这块碑高约三十公分,宽约三十公分。碑文是楷书阴刻,中间刻的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从右至左分别刻有“潮水”和“至此”字样。据推算,此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图八:碑上有“潮水至此”字样
    从这个立碑来看,这一年潮水肯定是很大的,要不大他不会立碑。据当地村民介绍,石库地区与长江相通,以往只要潮水一涨,这里就就成了一个“大水库”。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大洪水,也曾有人记录。这块碑究竟是官方立的还是私人立的呢?图九:石库村民
    从这个碑的形制,和目前碑文的磨损程度看,以及它这个地理位置,应该这个碑是官方立的,因为民间如果要私人他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旷野的地方立这样一个碑。图十:道光水文碑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这块水文碑记录着长江水位,以记录洪水到达的位置,好与来年的大水做个比较。这也许是古人立碑的初衷。这块历经沧桑的水文碑,是怀宁县记水的实物史料,对了解长江水系历史资料具有较高的水文、人文和考古价值。图十一:石库村水系与长江相通
(本篇完)
2017-02-07

安庆在线网社区,争做最受安庆人欢迎的交流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位|合作热线|小黑屋|手机版|安庆在线网 ( 皖ICP备16017945号 公安备案编号:34081102000310

GMT+4, 2024-10-6 21:31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