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伪存真,督帅行署“英王府”
【前言】
安庆(Anqing,Anking),又称“宜城”简称“皖”,历史上曾有“皖城、皖江、怀宁”等名称。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千年古城、百年省会”之美誉,被世人称为“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 安庆,是一座境内具有近六千年建城史的古城,早在新时期时代安庆市怀宁县境内就建有孙家城古城池,这是长江下游地区目前仅仅发现的两个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二千多年前,安庆为古皖国所在地,这里山称“皖山”水叫“皖水”城曰“皖城”,安庆和安徽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安庆”之称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寓意“平安吉庆”,现今安庆城区始建于南宋景定元年(庚申年,公元1260年),距今已有753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曰“此地宜城”,故又名“宜城”。 由于安庆位于长江下游大别山与黄山山脉之间峡谷地带的核心位置,自古即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明季安庆府直属京师(明初曾改称宁江府),后安庆府为操江巡抚驻地;从1667年安徽建省至1949年安庆解放,前后282年为安徽省府(首府)所在地,省、道、府、县长期同治安庆城。政治、交通及商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兴盛与文化的繁荣,人文荟翠、名人辈出!特别是近现代时期,安庆为我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以及现代工业文明的起源与崛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督帅行署“英王府”,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为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书写了最具浓墨重彩的一页。
国家历史名城安庆,自古素有“万里长江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历来就是长江流域重要军事重镇。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安庆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活动中心之一,为此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安庆留下了一段精彩纷呈的革命历史印记与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地位。安庆,历史上太平军曾三克该城,它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西大门,它也是清军与太平军双方攻占的同一重要目标。太平天国干王洪仁轩称:“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清湘军统帅、两江总督曾国藩抗旨称安庆:“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这样重要的军事重镇在双方多次攻占中,也留下双方最高军事机构驻扎同一处的历史印记——“太平天国英王府暨大清两江总督督帅行署”。 自古以来安庆民间一直流传,位于四牌楼西街的清节堂就是太平天国英王府,至今附近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们还说这里有座王府,王府内有处神话般的天廷(天厅)。现居住墨子巷的某老回忆:“解放初期,这里每天都有不少专家、学者以及省内外媒体记者来此采访、拍照、缅怀先烈,可到八十年代初期一切都改变了,不知什么原因这里祖辈流传的英王府不再是王府,而偏僻的任家坡太史第突然成了新的英王府?”“以前我们这里有不少居民的老祖宗或爹爹(爷爷)辈,都是慈禧太后时期迁移来的,附近有这么多户难道大家祖辈同时都记错了?” 带着老人们的质疑,笔者开始对安庆这处“太平天国英王府”展开数年的调查。结果发现,任家坡任塾屺园(俗称太史第)被立为太平天国英王府原来是一场闹剧,太平天国英王府还是史料记载、民间流传的马王坡清节堂,而当年考证的幸福路七十八号花纱布公司也不是英王府的核心建筑,只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入驻安庆的督帅行署一部分。
任家坡屺园被确定为太平天国英王府的材料主要有三处:一、安徽省文物局公布为太平天国英王府;二、任家坡太史第(即屺园)老屋位于所谓的“在城西门”;三、屺园东组二进发现太平天国壁画。这三处惟独第一条属于“官方权威”认定,后两条根本就属于错误考证;官方权威如何认定?笔者调查发现此认定完全依据太平天国史研究已故权威罗尔纲先生当初草率的错误评断,而罗尔纲先生错评又是依据安庆地方个别不了解“安庆古城”及“太平天国史”的学者,凭私交上报单方面材料而被蒙蔽,罗尔纲先生也并未亲临安庆来实地考核现场。本着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原则,笔者在此发表该文,希望借助本博客纠正这一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建筑错误的认定,还原历史真实的原貌。 太平天国史研究权威罗尔纲先生生前在论证辨伪太平天国史时也出现过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罗尔纲先生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曾说:“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勇于承认错误,欣然去改正错误,在一生不断地改正错误过程中,向前迈进,然后方有利于人民的科学研究事业。”他一再强调,历史研究“必须要紧记着为人民服务,一论一述,都必须向人民负责,都必须为后代负责。”罗尔纲先生这种认真严肃、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受到了史学界的广泛赞誉。我相信罗尔纲先生在天之灵如果看到笔者这篇考证材料,他也会接受这一事实,纠正错误定论的!
我们先来看看个别安庆地方学者所谓的考证依据: 一、《能静居日记》“在城西门”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幕僚赵烈文是历史见证者之一,他的著作《能静居日记》可以说是第一手信,这一点双方都无异议。《能静居日记》有记载:“八月二十五日,辛巳,晴。子思先生昨约进城,遣小舟迎之来,饭后同行到督帅行署,伪英王府也。在城西门,府屋颇多,不华美,亦不甚大,门墙皆彩画而已。”可以肯定,英王府位于安庆城西门,那安庆地方个别学者(以下简称:安学)考证的任家坡屺园是不是在城西门呢?笔者在此可以否定它,自古屺园都不属于城西门。 安学提出:任家坡太史第屺园在城西门依据是此屋虽离南门最近,但古城子午线只分东西、不分南北,任家坡太史第位于古城子午线以西,故属于城西门。 笔者认为:安学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安庆城,纯属无知!安庆城古城最早开六门,西门正观门俗称八卦门、南门盛唐门后改曰镇海俗称大南门、东南门康济门俗称小南门、北门集贤门、西北门万观门俗称小西门元代封闭。城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入大南门就是近三十米高的盛唐山,古人别说是站在城楼,就是在城楼上再建一座太平天国望楼也是绝对看不到北门集贤门的。赵烈文日记记载“在城西门”时赵烈文可是刚入安庆城,大白天的看不到星辰如何专业测量古城子午线?何况还不知道赵烈文懂不懂测量,因此赵烈文当时依据“在城西门”不可能是因为古城子午线。
另外,安庆城并非与国内大多数古城那样,南门做正门、北门是后门,南北门连线即所谓子午线作为古城中轴线。安庆城正门是西门即正观门,正观门无论是规模还是瓮城都是其它城门不能比的,正门外左侧是谷龙巷、上濠,右侧是沟儿口、下濠,正门内左是县下坡、司下坡,右是五垱坡,黄家山;正门内、外呈乾[天]、坤[地]、艮[山]、兑[泽]、震[雷]、巽[风]、坎[水]、离[火]八卦布局,因此正观门俗称八卦门,也是安庆古城正门。熟读安庆地方志或曾国藩以及幕僚们史料记载的就会知道,所有正式仪式或官员入职全部进出正观门,而其它家眷或家属白红丧喜事全进出南、北偏门。另东门枞阳门是古城后门,后门无大山依靠,因此明代在东门外建振风塔以弥补先天地势上的不足。
笔者多次考证发现,安庆古城东西门之间的连线才是古城中轴线。一般古城进正门左右拥有钟、鼓二楼,安庆城也一样,进正观门便是西门大街(即后期分段为:西门内正街、司下坡、龙门口、倒扒狮、四牌楼西街),左鼓楼(今谯楼)、右钟楼(县学宫处,毁),再往前即四牌楼(古城中心点)、东门大街(即后期分段为:钱牌楼、天后宫、小拐角头、东门内正街)而至东门枞阳门。自古安庆古城不但以此为中轴线绘城池图,而且所有衙门全部位于此中轴线北侧,从西向东依次是:怀宁县衙、江防署、布政司藩署、巡抚院署、安徽省政府、安庆市政厅、按察司臬暑、安庐道暑、安庆府衙等。 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笔者多年研究,简要来说因古人设立衙门都是坐北朝南,署衙大门朝向古城内正街或大街;安庆城有史料记载的衙门(指政府署衙,各分局、分所、分营除外),可以说没有一处位于古城中轴线以南,如早期不存的:元季淮西分司、明季督学察院、明季巡江察院、明季守备暑、明季将军府等等,也都全部位于古城中轴线以北。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be0da8470101jckp.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