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商务部通报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要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上证报记者从上海的一位权威人士处获悉,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挂牌。下周,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涉及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外商投资的自由度将更大,这也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人民币自由兑换或先行先试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符合国际惯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特征。此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申报稿中明确提及希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昨天,上证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证实,未来将附条件地准许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进行人民币自由兑换。 根据商务部通报的最新情况,为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国务院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将在完成相关法律程序后公布。 上证报记者从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负责人处获悉,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的在于寻求金融、行政管理、税收、法规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上海综合保税区相对应成立了准入开放、金融创新、综合监管、条线监管四个工作组,主动参与相关部门的制度创新工作,参与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 “国外的管理模式遵循‘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而我国则采取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权威专家告诉记者,探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即整理出法律禁止事项,这意味着未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的外商企业管理将逐步和国际接轨,审批制也将转为备案制。据媒体报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将率先改革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管理、工商登记三个环节。 贸易便利化取得重大突破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并强调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先行先试,既要积极探索政府经贸和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又要防范各类风险,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 记者从有关方面得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还将逐步允许海外企业参与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目前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正在筹谋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现上海综合保税区)内设立期货交割仓库。 另据市场人士分析,国务院正式批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且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在试验区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和事项,决心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受到政策的驱动,相应板块将吸引更多高端制造、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企业在此落户,土地资源将更加紧俏。从事地产开发、园区管理以及物流贸易等业务的企业将最先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