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细胞,社区文化是老百姓娱乐文化生活最重要的平台。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市社区文化活动少、形式单一、覆盖面狭窄等问题长期存在。目前,我市正在努力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对于如何盘活社区文化,做好最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有了一些思路和探索。 误区:社区文化就是广场舞 “社区文化?广场舞算不算?”家住石化菱北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住在小区里十几年了,基本上没听说过有什么社区文化活动。以前下班回来就在家呆着,这几年才和朋友到附近的公园里跳跳广场舞。 记者采访城区部分社区居民后发现,由于社区文化活动少、规模小、形式单一,很多人都认为有较多人参加的广场舞就是社区文化。“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参与,年轻人都上班,也没有适合年轻人的活动。”家住火车站附近的徐先生说。 这几日,方女士居住的叶祠东苑小区里来了一个黄梅戏剧团,在小区广场上连续唱了几天的戏,爱听黄梅戏的方女士每晚都带着孙女去看。“搬进来几年了,没有娱乐活动,大家没事就坐在一起聊天,终于盼来了黄梅戏演出。”方女士说。 困境:受资金、场地等条件限制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社区文化的发展显然没有跟上脚步。城区不少社居委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资金、场地、人才、工作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让社区文化发展陷于困境。 “办一场小小的文化活动都要有资金支持,而每年我们的办公经费只有3万元,没有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活动怎么开展?”湖滨新村社居委主任何泳告诉记者,没有经费来源,让社区对文化活动望而却步。 此外,场地也是很大的限制因素。“我们的文体活动都是借助石化老年活动中心,社区自身没有场地,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也完全跟不上。”盛塘社居委副主任赵洪阳说。“之前有人要给我们捐健身器材,但是我们没地方装啊,就这么点大地方,有什么活动都要挤到路上去开展。”何泳说。 而社区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事务繁琐等客观因素也导致社区文化无人组织、无人筹划。“我们只有八九个人,管理8000人的社区,根本没有太多精力搞文化活动。”何泳说。 出路:硬件投入+内容创新 7月3日晚,在华茂社区,1000多名社区居民聚在一起,观看了一场由市文化馆和华茂社区联合举办的 “纳凉晚会”。演出的成功让市文化馆馆长齐文斗和华茂社居委主任杨基凤都喜出望外,这意味着由文化馆和社区联动打造的“社区文化连连看”的第一场演出获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 “把文化种在社区里,一个社区有一个品牌、一个特色,然后通过社区文艺汇演、社区文艺比赛等活动,评选最佳社区,再带动全市社区文化上个台阶。”齐文斗说,市文化馆将组织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对文化爱好者进行文化培训,对其文化活动进行指导,提高活动质量。“社区居民的文化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老年书画比赛、成立社区艺术团,尽量拓展人员层次。”杨基凤说。 此外,在我市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为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我市还将在硬件上进行投入,计划在12个社区搭建社区"文化舞台",同时推进城区1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示范点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