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午时分,天气闷热难耐。汪昊和一支十余人的黄山老乡志愿者队伍,早早地来到安苑食堂附近,搬电子秤、搭帐篷、摆桌子,大家满心期待地等待着枇杷的到来。下午三点半,载着近千斤枇杷的货车缓缓驶入校园,黄澄澄的枇杷堆了几十箩筐。卸货现场,运货师傅梁喜成剥开一个枇杷“验货”,浓郁的果香扑鼻而来,亮橙色的瓜瓤皮薄肉厚。据梁师傅介绍,自从歙县三潭万亩枇杷大丰收,诸多因素造成5000吨滞销的消息蹿红各大媒体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陆续有人联系深渡镇漳潭村村主任收购枇杷,来自黄山徽州区的90后大学生汪昊也是其中一员。
学生只想为家乡做点什么
看到家乡父老乡亲每天为了果熟蒂落卖不出去的枇杷而发愁,他就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果农渡过难关。为了赢得人们的信任,他还在倡议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学号和联系方式。短短四天,线上文章被转载三百余次,收获了近千个赞,有近两百人预订了987斤的枇杷。不仅如此,还有上海和南京的人特意联系他询问此事,不少人通过留言和短信的方式支持汪昊。校内十几位来自黄山市的同学,表示到时候帮他称重、装袋、送枇杷上门。面对记者的询问,汪昊说起话来有些不自然,“因为今年丰收滞销,只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不想看到枇杷烂在田间地头,果农血本无归,趁此让部分没见过枇杷的北方同学尝尝。”
千吨枇杷为何滞销
据汪昊介绍,歙县三潭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已有800余年,当地被称为“中国枇杷之乡”。枇杷和茶叶本是当地经济支柱,可是今年雨水多,库区枇杷产量比往年翻一番,由于外地收购商少,仅靠当地百姓沿路叫卖远远不够。送货来安庆的歙县深渡镇漳潭村村民张军民告诉记者:“三潭有近五千村民,每年留守村子不到两千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以往每年五月中旬,到了枇杷收获的季节,前后花费不到10天采摘销售就结束了。但是今天遇上了大丰收,恰逢雨水多,枇杷甜度也不及往年,迟迟等不到人来收,前后一直拖了小半个月。”看着村里枇杷销售渐渐有了起色,张军民的脸上丝毫还是舒展不开。他表示,回本都有点难。以现在“大红袍枇杷”每斤四块五左右的价格销售,和往年十一二块相比,卖不上价只能贱卖。而且枇杷保鲜期短,不宜长距离运输。即使用20斤新鲜枇杷熬制1斤市场价每斤150元的枇杷膏,市场销路人手有限,本地也没有企业就地加工大量的枇杷,只能向外谋求出路。
倒贴生活费成全义卖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为避免重复运输给果农带来的额外损失,汪昊起初就只接受预订,估摸到一定量的时候,联系歙县果农送货上门。按照事先宣传的,以暂定每斤4元钱的价格开始接收预订。“大多数人并不认识我,听老师和同学宣传,但都相信我,预订几十斤到上百斤的人不在少数。”很快,手中便有了近千斤的订单。但是,他没想到三潭枇杷受到媒体关注后,三天不到销售近一大半。6月7日,汪昊从家乡那边收到消息,采购价加上运费、包装费以及损耗等费用,每斤价格还要上调五角。此时的他陷入两难境地。汪昊表示:“他怕不坚持做下去,对不起师生们的关心,欺骗了大家的同情心;坚持做下去,自己还要贴钱。后来,他还是选择自己倒贴了三百元左右的生活费成全了这次义卖。记者了解到,今年21岁的汪昊,从大二开始,靠课余时间兼职赚取生活费。目前他正在准备考研,所以只能每天晚上抽时间将数十条的短信和QQ上的预订信息记录下来。而且为了保证预订的师生能拿到完整满意的枇杷,他自己预订的五十斤枇杷,到最后一斤也没有拿。谈起这次活动经历,他的话语里还流露出兴奋。“我可以完全不用去做这件事,但是做好了,心态是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