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长才谜踪 文/朱丙夫 因为我与长才仅一巷之隔,所以每星期傍晚我惯例到长才先生那里翻阅报纸,这是一件很方便的事。长才很理解人,大有“百来不厌”,与他作谜“百炼不倦”一样,长才先生惯例沏一杯茶,拿出近日的诸种报刊。长此以往,我对长才先生的理解,由一个侧面的中国礼仪般的热情,切入到另一个惊人的深度,——他还是全国谜坛宿将呢。 长才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灯谜就结下了不懈之缘。起初,由收藏谜书、自学谜艺发展到猜谜、制谜、评谜。由于他所处的时代缺陷,年青时代的长才就被迫辍学了。那时,事倍功半,后经德艺双馨的谜界前辈徐鸿基先生“点石成金”,他制作的谜由最初的“文本互照”完成了理性独创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长才对“谜艺”所做的牺牲,永远大于他所获的成功。他制作的谜目很广,这就要求他有广博的知识视野,为此,他不得不靠阅读来提高,他广涉文学、书画、体育、集邮等各方面知识来完善自己。以前单位的效益还好,随着市场经济的运作,长才每月仅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维持温饱,他做餐的常常是面条,喝得是白开水;还有那无数个节假日在推敲、润色中打磨,无数次睡眠在“夜静思”中消融。有时,为了掏腰包买书,也只能是最便宜的盗版了。欧·亨利曾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长才就这样忍受着成功背后的巨大牺牲。 面对艺术(谜也是一门很强的艺术门类),或为现实而追求;或为理想而献身。为现实而追求的人,必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而为理想而献身的人,是一种纯粹的文化苦行僧。长才属于后者,他像尼采、李白、海子……虽然长才不能与历史同日而语,但在理想的执著面有着等同的辐射力。二十年来他凭着对理想追求的动力,赢得了如此斐然成绩。1997年由他参加组建了“安庆市灯谜学会”,他还在全国几十家报刊及内刊上发表谜作千余条并获奖14次,尤其,他制谜的“规范性、严肃性”受到海内外谜界师友的推崇备至。台湾灯谜研究会理事长沈志谦先生赞道:“广深谜艺追扬子,高远虎名比大江”。香港联谜社荣誉顾问赵首成先生称道:“为八皖谜坛添一劲旅,口碑在(载)道,功绩在(载)册”。 面对这些荣誉,他受宠不惊,艺术要保持永久的生命力,惟有成功背后的艰辛劳作所夯实的基础。长才的灯谜基础是坚固的,而且为这道坚固的工事,用心良苦地构筑了二十余年。 近日,他将二十余年的“飞鸿”、“寄语”、“心声”、“谜作”结集出版为《长才谜踪》,她的出版既展示了一位长途跋涉者的艰难旅程,又表露了一位谜家的全才。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生活总像一张草图的原因。不,‘草图’还不是最确切的词,因为草图是某件事物的轮廓,是一幅图画的基础,而我们所说的生活是一张没有什么目的的草图,最终也不会成为一幅图画”。(米兰·昆德拉)长才终于把自己生活的草图(因为谜本身就是他生活中的部分)描绘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图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