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庆二中南大门北侧一处老建筑,为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旧址,1999年4月,由安庆市文物局立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对象”。 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残存建筑,为砖木结构,门楼向东,3开间,中宽4米,两边各2米,深4米左右。大门方形,上端为半圆弧形,门楣之上,嵌有“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楷书石碑。两边门柱为清水墙。进门楼,中为四方小院,约11×11米,四边环有围廊,围廊宽1米余,天井有台,栽有百年观赏木。后进建筑为礼堂模式,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屋顶为“T”字型结构,小黑瓦(中间现为大青瓦)。礼堂含墙宽11.5米。“T”字屋顶南北竖向部分为礼堂会场,深18米,面积200平方米左右。会场南北墙各有3扇4开大窗。东墙中为大门,南北为4开大窗,窗户上端均为半圆弧形。会场地面为斜坡,水泥层面,类似阶梯教室,应该是后期加筑的。“T”字南北横向部分为类似礼堂舞台(现隔为单间),深7米,北后墙左右有两开窗。舞台台面略高于礼堂,大概1米上下。舞台屋顶开有采光所用北向天窗。 依据相关资料,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旧址,前身应为安徽巡警学堂。
关于安徽巡警学堂
关于安徽巡警学堂,能查阅的资料不多。安徽近代权威史书《皖政辑要》中,只有简单记载。可能徐锡麟起义给官府阴影太重,大家都不愿提及吧?《皖政辑要》的文字,来自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巡警处关于设巡警教练所的一份报告:“上年五月,奉前抚恩札,饬仿照南洋办法,参照外国制度,先从办学堂起,嗣图改良。讵本年五月兵生卒业时,突遭意外之变。应请以学堂改办教练所,将各区巡警抽换教练。惟此前校地在百花亭,似太偏僻,拟就原设巡警处房屋开办,庶呼应灵通,照料亦易。”这段文字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一,安徽巡警学堂校址在“百花亭”(城东北);二,徐锡麟起义后,巡警学堂房舍闲置。 上世纪90年代出版《安徽省志》中,有关安徽巡警学堂的文字为:“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安徽巡警学堂创办,校址在安庆市百花亭楝树湾。主要为组建不久的全省各级警察机关培训骨干,所以又称‘警官学堂’。学堂设总办、会办、教官、庶务、会计等职。开始只招收本省绅士班学员87名,后添客籍(外省)班学员10名,分官生、兵生两班(亦称甲、乙班),学制3个月。主要课程有国文、法律、巡警业务常识、军事战术、操练及武术等。巡警学堂开办周年之际,因该校会办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事件发生,学员有的被捕,有的被遣散,学堂遂告停办。” 同期出版的《安庆市志》,是以“安徽高等巡警学堂”介绍的:“光绪三十二年,巡抚恩铭创办,设百花亭楝树湾。始有安徽绅士班学生87人,后添客籍绅士班学生10人,复招候补官班学生50人。总办先后为世善、毓秀。三十三年五月,监督徐锡麟率部分学生起义后遂停办。”事实上,“安徽巡警学堂”和“安徽高等巡警学堂”,是先后创办的两所警察学校。后者是在“巡警教练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民政部颁行《各省巡警学堂章程》,明令各省健全警察教育机构。安徽随即成立安徽省高等巡警学堂,并将巡警教练所纳入其中。安徽高等巡警学堂由“省巡警道员卞绪昌兼任监督,安庆府通判尤缓祺兼教务和庶务提调,设有监学、副监学、讲员、文案、掌书、庶务和会计等职。学制3年。”另据《安庆市志》,安徽高等巡警学堂“宣统二年复办,设御碑亭。民国元年停办。”按此介绍,1910年复办的安徽高等巡警学堂,校址应在现钟楼广场一带。 明确标注有“巡警学堂”的地图,是1913年出版的《中国新舆图》,其中“怀宁街道图”东北角,“百花亭”之西南,“卫山头”之东北,有相当大的一片空地,这便是“巡警学堂”所在。有两条路可抵达,一是走“小石桥”,北行;一是走“升官桥”,先北行,再东折。按图中标识,“巡警学堂”东有一条小路,走至终点,是北城墙。“怀宁街道图”由安徽陆军测绘学堂绘制,绘制时间大概在1907年前后。 对照“怀宁街道图”,大致可以判断:一,当时安徽巡警学堂,校园在路之西,不在路之东;二,安徽巡警学堂之西,陆续建有圣公会培媛女中和圣保罗中学,尤其是后者,修筑有400米跑道大操场,因此安徽巡警学堂校园,只能呈南北长带形,后院向西,大门朝东,出门就是“小石桥”通往东北角城墙的小路。攀上城墙,向东行,便是百花亭。而这一带,当时就因百花亭而名。史书上,它还有另一个范围更具体的名字,叫“楝树湾”。
后续一: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关于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程小苏在《安徽旧影》“中等教育”中介绍:“工业(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曾于宣统元年(1909)创设于百花亭前巡警学堂,名曰‘省立中等工业学堂’,分造纸、染织等科。于对面建有织厂、纸厂,今之医职,其旧址也,辛亥停办。” 1907年夏徐锡麟刺杀恩铭之后,安徽巡警学堂停办,大部分校舍闲置。1908年初冬,提学使沈曾植创办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正好借用。程小苏介绍“创设于百花亭前巡警学堂”,入情入理。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分本科、预科两级。本科以高等小学毕业者入焉,预科以十五岁以上文理通顺者入焉。并酌量本省情形先设染织一科,其毕业年限,普通学科如部定。事当创始,无取铺张,一教员率设数科之事。设正、副监督各一员,提调一员,收支兼庶务一员,掌理堂中一切事务。以牙厘局筹议公所拨款为常年经费,学生三十七人。”而学堂真正开学,则是宣统元年(1909)春天的事了。 按学堂最初的计划,“预科二年毕业,本科三年毕业。本科分为十科:土木科、金工科、造船科、电气科、木工科、矿业科、染织科、窑业科、漆工科、图稿绘画科”,但实际开起来的,只有造纸和染织两科,学生也只有37名。学堂教授课程,除理论知识外,重头在生产实修。学堂当时请有两名日本教员,其中知念嘉贞教授染织和实修,二官猪十郎担任机织实习指导。正因为如此,学堂开办之初,就在学堂大门对面,专门建起供学员实修的“织厂”和“纸厂”。1915年印行《怀宁县志》附“城厢图”上,在“女师范”对面,标有南北向的“造纸厂”。这与程小苏的叙述,基本一致。 目前保存的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旧址,应该只是当年校舍(园)的一部分。看1981年拍摄安庆俯瞰图,现存旧址之南,为“冂”型建筑,东向,西北角为直角形连体房舍,南为“一”字型房屋,中为小院,面积应该是现存建筑的两倍。北向估计也有不少老房,但当时已经拆除,改建有被称为“1号楼”的小楼。又过30年,现存旧址南侧的“冂”型建筑,已经全部拆除,通往南北的圆形二门,也被封死。 据《皖政辑要》,当年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经费开支,岁入6050两,岁出7056两,资产统计数4000两。宣统元年冬,学堂另增农、商二科。1911年11月,安徽光复,旧有体制不存,安徽官立中等实业学堂因此停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