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人不会正确用毛巾
中国家纺协会曾在5个城市进行过一次毛巾使用习惯的调研活动,结果发现,65%的受访者不知道毛巾的正确使用方法,35%的人有时脸部会有轻微瘙痒,却不知道可能是毛巾引起的。由于生活习惯及过去经济和生产条件的制约,我国毛巾消费水平一直处于低位,仅人均1.2条/年。相比之下,日本的毛巾消费量是我国的6倍,欧美国家是我国的7倍。在发达国家,毛巾不仅是一种洗浴工具,更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在他们的洗手间里,会整整齐齐地挂着五六条,甚至十几条毛巾。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专用的毛巾,而且洗脸、擦手、洗脚,分得清清楚楚。
从毛巾的历史上看,中国人用上毛巾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最初,毛巾是由巾帕发展而来的。传说最早的帕诞生于古埃及民间,是用蒲草编织的,可以拭去汗水,也可遮挡刺眼的骄阳,这就是毛巾的原型。古罗马时期的手帕更先进,用亚麻布制成,并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这时的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最有趣的是法国,以前欧洲上流社会的手帕有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和多边形等。法国路易十六时期,皇后玛利亚痴迷手帕,尤其对正方形手帕情有独钟,于是路易十六在1785年定下手帕为正方形的规矩,沿用至今。
1811年,法国生产出世界上第一条毛巾。但这也不是平常百姓用得起的,因为它完全用蚕丝织成。1848年,英国人生产出了棉纱毛巾,终于使毛巾逐渐普及,但当时的生产技术远远赶不上大众的需求。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美国人率先开始了对毛巾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毛巾也由此进入寻常百姓家。西风东渐,毛巾渐渐传入了日本。1894年,日本开始自行生产毛巾,并销往中国,毛巾也渐渐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用6个月,细菌增万倍
中国家纺协会在上述调研中,对167条毛巾进行了菌落检测,结果显示,多数毛巾含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引起切口、创伤等局部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大肠杆菌容易引起婴儿严重腹泻和败血症;白色念珠菌在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能会入侵细胞,引发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做过一个实验:把新毛巾、使用3个月的毛巾和使用6个月以上的毛巾分别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以每平方厘米计算,新毛巾菌落在100这个数量级上,3个月的毛巾菌落在一万这个数量级,而使用6个月的毛巾,培养皿上几乎长满了菌落,估计在一百万这个数量级,其中主要是革兰染色阳性的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可能致病的细菌。后者原本是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可如果侵袭了伤口,就可能引发感染。
上述实验都提示我们:第一,擦洗不同部位时,应使用不同毛巾,因为一个部位的正常菌群,到了人体的另一个部位,就有可能引发疾病。第二,错误使用毛巾可能会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或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幼儿,有引发感染的可能。
微波炉消毒,灭菌率98%以上
毛巾之所以会成为“藏污纳垢”之地,主要有3个原因。其一,毛巾的主要成分棉纤维是管状结构,含有中空的胞腔,可以储存水分,湿度是细菌存活最重要的条件。其二,毛巾常被放在湿热的卫生间里,通风、透气性较差,缺乏阳光直射,这样的环境适合细菌生长。其三,人体皮肤上的油脂、灰尘、皮屑、螨虫、汗液等排泄物都会堆积在毛巾上,如果不定期清洗,就容易导致细菌成倍繁殖,引发交叉感染。
毛巾要一人一条分开用,不同部位不共用,至少3个月换一次。平时要有意识地清洗,有条件者可采用下面3种方法灭菌:1.微波炉消毒,细菌消灭率达98%以上。将清洗后的毛巾放入微波炉专用保鲜盒,微波3~5分钟即可。2.中性洗涤剂消毒,能保持毛巾的柔软性。3.高温消毒,用沸水煮5分钟或高压锅蒸10~15分钟,但会影响毛巾的色牢度和强度,不建议经常使用。
购买毛巾也是一门学问。毛巾买对了,也能减少对健康的危害。一看外观:毛巾缝制是否精细、整齐,毛圈是否平整,色彩是否均匀。二摸手感:干硬的毛巾会伤害皮肤,优质毛巾手感蓬松、柔软而无滑腻感,握于拳内松软而有弹性,拍打无棉绒脱落。三闻气味:合格的毛巾印染材料有保障,不会沾上设备油渍或其他污垢,无异味。四测吸水性:品质好的毛巾如果滴上水滴,能迅速吸收;而劣质毛巾擦在脸上滑溜溜的,不吸水,不去污。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应尽量到大型商场、超市或专卖店选购毛巾。合格的毛巾产品应有规范的标识,并标明生产厂家、产地、电话、商标、执行标准、洗涤方式等。 由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许多消费者一直延续着不科学的毛巾使用方法,如一巾多用、多人一巾、不破不换等,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还对身体健康存在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