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七分高考,三分志愿”,又到了一年一度填报志愿的时候,报考学校和专业,总让学子们很纠结。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没?可能你以后流下的汗与泪,就是你今天报考志愿脑子进的水!这一种爱不能重来,报了一个学校,一种专业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
现如今,高考报志愿成为继高考之后又一大热门话题,那填报志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好充分准备
搜集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了解院校招生章程;查询有关院校、专业近几年在各批录取分数和录取考生的位次情况;了解今年在本省市招生的学校、专业、人数;了解本人体检结果,避开限报的学校、专业。
如何减少志愿填报撞车现象
考生要量体裁衣,根据自己成绩,对照往年各学校专业录取分数情况、位次情况;注意填报时留有余地;特别注意有的学校招生"大小年"现象,详细分析近年录取资料;注意预报志愿后,考区、中学反馈的信息,如果出现扎堆现象,需要调整所报志愿。
误区1:注重地域不重学校
填报志愿时,往往注重学校所在地,而忽视学校本身的内涵。导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的高校录取分数持续走高,掀起“天南海北”热潮。
误区2:追求“热门” 严重“撞车”
很多考生只重视学校却忽视专业,进入高校后却对所选专业不满意,又受到学校相关规定的限制,无法调换专业。此外,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数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
误区3:不明就里 望“名”填报
不少家长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新闻学”就是当记者等等。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等联系起来,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实内情,纷纷报考,结果并未如愿。
误区4:缺乏分析 不明规则
在知分知线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同样要慎重,如果不加分析地填报,也容易报错志愿。志愿填报不可忽视志愿梯度,一般来说,只有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考虑第二志愿考生。
如何避免高分低录甚至落榜
考生要坚持以下原则:实事求是,找准自己的位置;所填志愿拉开档次;冷门与热门学校专业相结合;省内与省外院校相结合;避开体检结果所限学校、专业。各批次学校志愿、专业志愿填满,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各批次之间互不影响录取
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录取的,前一批次未被录取,不会影响后一批次志愿的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