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女民兵之歌》黄梅戏剧本
黄梅戏剧本《北海女民兵之歌》 原创作者:汤斌斌——沧海红霞映天章
【剧本说明】
1. 行当标注:旦(阿霞)、老旦(六婶)、武旦(阮氏梅)、神旦(林默娘)
2. 板式标记:【平词】【火攻】【彩腔】等黄梅戏传统腔系
3. 舞台提示:融合戏曲程式与现代科技(全息/机械装置)
4. 非遗标识:▲ 代表北海非遗元素融入点
【序幕:珠魂照海】
时:汉唐时空叠化现代
景:珠池夜月,浪化纱幕,汉代采珠女魂灵踏水袖浪舞
珠娘魂(旦,【仙腔】空灵):
"碧海青天夜夜心,珠胎暗结三千春。
泪化咸潮浸铁甲,血凝珊瑚铸国魂——"
老渔公(净,苍劲念白):
"合浦珠还非神话,民心向背即天道!"(抛珠入海,浪涌红光)
当代女民兵群像(剪影造型):
"接过这,千年沧海明月魄,炼作赤胆守疆人!"(造型定格,纱幕显党徽)
【第一幕:铁血红妆】
时:1962年秋,东南沿海局势紧张
景:疍家船屋,渔网悬如军帐,舢板列阵
阿霞(旦,摇橹唱【平词】):
"摇碎星斗五更寒,疍家女儿出浅滩。
莫道舱窄难舞戟,此心可纳万里澜!"
六婶(老旦,织网接【二行】):
"梭是银枪线是弦,经纬织就罗刹关。
当年暗送情报日,渔网兜住豺狼船!"(▲展示疍家渔网编织技艺)
敌情突至:
警报声裂空,探照灯割裂海面
民兵连长(生,【火攻】快板):
"东南礁盘现鬼影,武装泅渡查分明!
三更去,五更返,活要见人死见魂!"
阿霞(扎武装带,【快板】):
"腰间匕首鞘中鸣,脚底波涛作鞍鞯。
若化精卫填海去,魂归处,党旗红映月儿圆!"
渡海侦查:
女民兵踏"浪椅"(机械装置),跷功化浪步,探照灯如剑交锋
【第二幕:神人共誓】
时:现实与神话交织
景:台风眼中心,妈祖神像自浪中升,全息海浪翻涌
阿霞(遇险攀桅,【导板】穿云):
"黑云压,狂涛卷,生死一线天——"
林默娘(神旦,驾鲲鹏而至,【高腔】):
"痴儿啊!郑和宝船七万里,不靠弓弩靠德仪。
护海当如定海针,刚柔并济方为奇!"
神话交锋:
风暴神(净)与女民兵对战,疍家先民魂灵抛古锚结阵,锚链化DNA螺旋(▲合浦铜船纹样投影)
**阿霞顿悟**(【哭腔】转【彩腔】):
"谢娘娘,破迷障,守疆岂止刀与枪!
要学那红树深扎根,盐花千载香愈醇——"
【第三幕:丝路虹桥】
时:1984年侨港建设热潮
景:脚手架如林,打桩机声合《咸水歌》节奏
阮氏梅(武旦,越南奥黛舞水袖,【彩腔】):
"红河泪,北部湾,异国烽烟摧肝肠。
幸得北海霞光暖,从此心安是故乡!"
阿霞(教射击,【对板】):
"缺口对准星,心正如北斗——
恰似那丝路千年航向正,风狂浪恶不迷途!"
劳动号子(【八板】欢快):
"(领)钢筋水泥浇铁壁嘞——(合)嘿呦!
(领)要建海上新长城嘞——(合)嘿呦!"(▲北海贝雕技艺投影)
【第四幕:珠链千秋】
时:2023年智能海防时代
景:指挥中心透明幕墙,无人机列阵如雁
中年阿霞(操作全息沙盘,【火攻】):
"涠洲岛接永兴岛,北斗织网锁狂涛!
启动'红链'护航道,人命重于万吨礁!"
小玲(旦,惊呼):
"声呐惊现宋沉船,青花底款映红光!"
古今对话:
全息投影宋代海商(生)与女民兵隔空对唱
海商(【平词】感慨):
"当年暗刻指南鱼,釉里乾坤藏海图。
今见女儿守丝路,方知文明有传书!"
大合唱(【仙腔】接交响乐):
"新航程,旧灯塔,碧血丹心照天涯!
谁说女子无肝胆,且看红霞化铁甲——"
(全剧终)
【剧终注解】
四维创作体系:
1. 历史考据:合浦汉墓出土的明代《海防卫所志》、侨港镇建设档案
2. 符号转译:
渔网:从生存工具→军事罗网→信息网络
南珠:从贡品→民心象征→文明火种
3. 技艺再生:
疍家"叹家姐"调式嫁接黄梅戏【阴司腔】
机械浪椅×戏曲跷功=新型武打程式
4. 伦理重构:
"以海为田"传统→"以海立国"新伦理
妈祖"仁德"与民兵"忠勇"的价值共振
舞台技术手册:
纱幕投影:采用3Dmapping技术呈现珠还合浦奇观
声场设计:定向声源实现"海浪私语"特效
服装工艺:智能织物呈现海水渐变光泽
创作手记
本剧以"一滴水见沧海"的东方美学为魂:
阿霞的个人史即北海发展史
渔船的变迁史即中国海洋文明进化史
女民兵的成长史即中华民族精神觉醒史
通过"小女子"与"大时代"的对话,诠释"何谓守海?守的是文明薪火,护的是人类共同家园"的深意。
声明:未经许可不能转载改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