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小孩 发表于 2013-10-29 08:59:41

周易与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哲学解析

周易与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哲学解析来源:大公报作者:钮君怡 田松青日期:2011-6-24    《周易》,作为我国两大圣书之一,几千年来被推崇为群经之首。孔子亦曾“韦编三绝”,苦读《周易》。作为一部伟大的预测学著作,《易经》从极广、极高的层面,圆融统一地研究整个宇宙,包罗万象,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象征。

    但是,《周易》也曾在被不同朝代被误解为算命之术,甚至被贴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这是无知带来的偏见。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对科学巨匠钱学森说:“我国的《周易》是纯之又纯的科研成果……”《周易》蕴藏了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科学思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谈人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中华先师、先哲们所编制的“易学”系统中,包含着冥冥之中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全部程序密码,人们以此可以总结过去、把握现在、预测将来。历史证明,易学是预测学,是决策学,是实用学。

    中国的堪舆之学即充分体现了《周易》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自古以来,我国治山理水,建造城市、宫殿、园林、屋宅都是以堪舆学为指导,而易学就是堪舆学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的“堪舆学”,民间俗称“风水学”,即在选择、建造住宅(阳宅)与坟地(阴宅)的位置、朝向、布局、营建等时所应遵循的法则。隋唐以后,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堪舆学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从选址到规划、设计和营造,都要周密地考虑到天文、地理、气象等环境因素,从而创造出兼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的良好的居住环境,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堪舆学也逐步走向正规,很多科学因素的加入,如天文、地理、气象等,使风水变得更加实用,并与建筑学更加融合。

    由孙景浩、刘昌铭、孙德元合着之《〈周易〉与中国风水文化》一书,即详细阐述了《周易》与中国风水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解读中国古代各类建筑中所包含的风水之学以及中国独特的基于易学之上的建筑理论。此书将于二○○九年十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当为中国《周易》研究及风水理论研究之一大幸事。

    本书主要作者孙景浩是一位虔诚的易学研究者、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风水环境设计师。他先后拜多位高人为师,博采众家之精华,体悟易学、堪舆之精髓,融会贯通,广泛运用于现代环境设计和园林建造之中。他曾出版过《中国民居风水》、《商铺风水文化》等著作,对《易经》几乎已达“狂热”之境地。作者认为,自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以来,诗歌、戏剧、小说、音乐、歌舞、影视、绘画以及各种哲学学说和宗教教义,都没有在实际或心理上涉及人类的根本需求──生存与祸福。而中国“全部正统的古代风水理论,都是为了求生、长寿以及求子孙的繁昌”。基于《周易》基础上的堪舆和风水文化的出现,解决了人们的基本夙愿:即求学、择业、娶妻、选婿、升迁、发财、延年益寿,以及逢凶化吉等切身利益问题,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人生的需求。因而,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是不同于以上述诸种文化的特殊的“生存文化”。这就是风水几千年来能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周易〉与中国风水文化》一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有从《周易》原典入手,浅析易理“阴阳对立”、“物极必反”、“中庸与节制”、“矫枉必过正”等规律。作者提出了“《周易》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框架灵魂”的观点,详细阐述了“太极”、“河图与洛书”、“阴阳、五行、八卦”等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文化层面,探讨了“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等中国古建筑理念。下编从理论探讨转入实际运用,援引大量实例,分析中国风水理论在古代城市、村落建筑和陵墓建筑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和都城,代表了历朝历代堪舆学及风水理论的最高水平。书中重点选择了安葬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帝王的东陵,详解其选址、勘选、“龙脉”来由、陵寝选向等奥秘。书中还专列一章,对历朝名都进行了“风水评估”,评估对象包括秦王朝都城咸阳、十一朝都城长安、九朝古都洛阳、十一朝古都南京、“七朝都会”开封,由都城风水而论朝代之兴衰,可谓独具一格。全书论述过程中,时时引以现代科学的资料或实验结论为左证,充分证明了中国堪舆之学、风水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风水文化吸收了更多的科学成分,并与现代建筑学相融合,为全世界人们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发挥着神奇之效。《〈周易〉与中国风水文化》一书之出版,亦当为此尽绵薄之力。


忆西峰 发表于 2013-12-7 13:56:20

{:soso_e17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易与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哲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