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宿松传承保护舌尖上的活化石
核心提示:安庆宿松传承保护舌尖上的活化石1、创作排练一本较高质量的文南词大戏
2、挖掘整理出版一本文南词戏曲艺术方面的书籍
3、精心录制出版一张文南词经典唱段的光盘
4、编辑一本用于中小学普及文南词的乡土教材
5、开展一次系统的文南词艺术传承培训
宿松县在保持个性和坚持特色的前提下,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保护与传承文南词,即创作排练一本较高质量的文南词大戏,挖掘整理出版一本文南词戏曲艺术方面的书籍,精心录制出版一张文南词经典唱段的光盘,编辑一本用于中小学普及文南词的乡土教材,开展一次系统的文南词艺术传承培训。
宿松县组织召开文南词声腔艺术专题茶叙会和文化艺术沙龙,专题探讨文南词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到文南词的发祥区域,寻访民间老艺人,多次奔走省内外,对文南词的原始资料进行全面而翔实的搜集和整理,使得一大批珍贵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得以建档保存下来。
在保护过程中,该县注意坚持以安庆方言为主和文南词声腔体系为艺术本体,原生态保护文南词;坚持遵循民间艺术自身的发展衍变规律,形成独具宿松浓郁地方色彩的戏曲艺术形式;发挥专业团体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依托县黄梅戏剧院,恢复县文南词剧团。
该县还不断加大投入,大力开展文南词剧目创作编排活动。为培养文南词新一代艺术人才,每年资助3名优秀人才参加艺术院校的学习和或委托培养;分年度举办文南词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表演人才培训班,每年资助2个人才培训班;推动各类学校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设立文南词普及课程。“文南词”传承人余杞敏更是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到学校义务教课,到社区和农村进行宣传,到群众团体中编排节目,到民间团体参与演出。
“作为植根民间音乐艺术的一枝奇葩,文南词吸收了长江沿岸的优秀民歌素材,洋溢着乡土气息,有着丰厚的底蕴和优美的旋律,数百年来深受群众喜爱。”宿松县文广新局局长吴云涛说。据了解,去年以来,该县开展各类文南词演出活动80余场次。2010年文南词节目《渔家乐》参加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获金奖;2011年文南词小戏《苏文表借衣》参加安徽省小戏调演获二等奖;2013年清装大戏《杨馥初》参加安徽省新剧目展演,获优秀剧目奖等7大奖项。(孙凯华)【10月4日 2版头条】
相关链接:
宿松县文南词自生成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戏曲形式,素有黄梅戏姐妹腔之称,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类项目,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标题:安庆日报:宿松传承保护舌尖上的活化石
来源宿松新闻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