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发布安徽省首份教育“体检报告”
核心提示:安庆发布安徽省首份教育“体检报告”自2013年底,安庆市成功获批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以来,安庆市围绕着怎样去评价一个学生、去评价一个学校展开了各项工作。7月23日,2014年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成果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了安徽省首份区域教育“体检报告”。
安庆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2014年监测结果分析报告主要得出了家庭环境与学生的学业发展,课外学习时间、课堂学习方式与学业成就,行为习惯与品德发展水平及学业的发展,学习生活的心情与学生的发展四个方面的结论。“近两年来,我们运用自主开发的25套测量工具,对全市81所样本学校的近万名学生进行评测,获得了第一手的真实数据,编制出我省首份区域教育的‘体检报告’。”市教研室主任孙彦表示,评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纸笔测试两种方式进行。
父亲更有“影响力”
在家庭环境与学生的学业发展方面,本次监测所收集到的有效数据统计显示,非独生子女的学业成绩均值在义务阶段明显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各科优秀率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尤其在小学段非独生子女各科的优秀率明显高于独生子女。
父母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业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影响力并不是很强,相比而言,父亲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这些结论仅适用于义务段的学生,在高中段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学生学业几乎没有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3164名小学生中,有60.2%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家长留的作业;在3376名初中生中,36.3%的学生有“家长作业”;在2067名高中生中,每个学生都有家长留下的或者自留的作业。而分析数据认为,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自留或家长留下的作业时长与各科学业成绩成负相关。
与父母的融洽程度是家庭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发现,与父母融洽程度高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
“课外辅导”可适当
课外辅导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自主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在小学段、初中段和高中段作用各有不同。在3194名被调查的小学生中,有71%的学生表示没有上过辅导班,有5%的学生上辅导班的时间达每周4小时以上,经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长和完成家长布置作业的时长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明显的关系。
初中阶段适当的课外补课和自主选择性作业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但完成课外辅导班及家长布置的作业不利于学业的发展。总的来说,初中阶段适当的课外学习辅导是有必要的。而高中生的课外学习辅助(除完成学校安排的课时和作业外)是没有必要的。从数据分析来看,高中生的课外学习辅导每周在400分钟以内效果比较好,超过这个时限,适得其反。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必要的。小学生经常性的合作讨论和举手发言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初中生经常性的课堂讨论会带来更好的学业成绩。
高中课堂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还是习惯于老师的讲课。有85%以上的课堂仍然是以老师讲授为主,但在数学、科学学科,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学业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而且很明显的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明显的优势,但这种学生所占的比例除语文学科达到41.65%外,其他学科都达不到40%。
“好心情”为学习“加分”
在行为习惯与品德发展水平及学业的发展方面,数据统计显示,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关联,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还是依赖学校的教育。行为习惯与学业的发展相关,尤其在初中阶段联系更为紧密。
另外,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在学业方面的表现极不稳定,波动性较大。随着行为习惯得分的增加,学业表现呈稳定性增长趋势。而且行为习惯是品德发展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对公民素养、人格品质和理想信念有很大的影响。
在学习生活的心情与学生的发展方面,报告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愉快学习的人数比例急剧下降,相应感到焦虑、疲惫的人数比例呈上升趋势。在焦虑、疲惫方面,初中和高中段没有明显的差别。
焦虑型的学生往往来自兴趣单一、特长不明显的群体。在小学段的调查中,紧张、不安的学生兴趣特长总分为99.9,低于感觉疲惫的群体在兴趣特长上的得分107.3;初中段感到压抑的学生群体在兴趣特长上的总分为103.9,也低于疲惫的群体105.8;高中段感觉焦虑的学生在兴趣特长上的得分为99.2,而疲惫群体得分为96.5。
快乐型群体在兴趣特长上的得分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14.2、113.8、109.4;平静类群体在兴趣特长上的得分分别为103.9、104.8、101.0。类似地,学生学业的得分在三个学段中都是焦虑型的学生得分最低。
来源安庆新闻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