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un 发表于 2013-10-3 17:49:22

北漂族”长假回家不易 行走在大都市里的乡愁

又是一年国庆。大半年繁忙工作后迎来的七天假期,让不少国人满心期待。然而,伴随着黄金周的到来,一些长假衍生的话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旅游行业乱象致消费者权益难保障;长假出游陷入“人山人海”;“黄金周”对经济拉动价值究竟几何;挪双休拼长假是福利还是负担?此外,那些漂在大城市,因种种原因不能“常回家看看”的人,他们的假期如何度过,他们的选择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无奈与隐忧?  近年来,关于十一黄金周的存废问题再度引发拷问,延续了10多年的黄金周制度,无疑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长假期间,中新网新闻中心推出一组国庆策划组稿,从“节庆篇”、“旅游篇”、“出行篇”、“乡愁篇”、“经济篇”、“拼假篇”等多角度切入,展现国人“假期百态”。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我们在休养身心之余,不应停下追问的脚步。因为在这些沸腾的表象背后,仍有那略带凉意的现实留待求索。  国庆系列策划之“乡愁篇”——  七天长假也难“回家看看” 行走在大都市里的乡愁  北京,一座从来不缺乏机遇的大都市,一批又一批的北漂青年在这里寻梦,然后在无奈与纠结之中遗憾的离开。他们能够忍受在这激烈竞争中高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不断上涨的房租压力,还有冷漠的人际关系。唯独不能忍受的是节假日里那一份深深的乡愁。即使法律规定要“常回家看看”,但因为诸多的原因,法律与现实之间难免尴尬。  再远的距离也挡不住游子思乡的情怀  北漂的人群来自四面八方,饮食、穿着、生活习惯,特别是节日的风俗都带着故土的痕迹。  2013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在北五环的一座小区楼里,一群北漂青年正在等待着月圆时刻。他们一共8个人,来自不同的省份,因为中秋放假时间很短,都没有回家。  河北女孩小白两天前就准备了水果和月饼,在她的老家,祭月、赏月、拜月是中秋节当天最重要的三项活动,家人会在这天晚上将提前准备好的水果,丰收的玉米、谷子还有月饼供奉月亮,许下愿望,然后分吃水果和月饼寓意团团圆圆。  按照家乡的习俗,湖北小伙赵帅炸了满满一盘麻团,向着家乡的方向祭拜祖宗。在他的老家,中秋节这天中午,家里的亲戚要聚在一起,把糯米粉做成麻团,用新榨的花生油炸好,祭拜完家里的祖宗再将祭品吃掉,希望从祖宗那里得到庇佑。  晚上7点多月亮冲破了一天的阴雨,展露出一年中最美的光芒。小白将月饼和水果放在阳台的小电脑桌上,对着月亮许愿、祈祷。这些仪式做完,东华和周平这对情侣就回来了,他们一大早就去了北京的千年古刹潭柘寺争烧第一炷香,这样做是为了祈求这一年剩下的日子里家人平安团圆。  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8人坐在客厅,聊着这一天的经历,计划着国庆节长假该如何度过。东华和周平十一回家结婚,小胖因为加班回不了家,赵帅今年换工作闲了4个月,手头有些紧,打算和女友十一就在北京呆着。小青本想去旅游,因为国庆第三天值班,只能在北京附近的景点玩一下。  在北京,因为很多现实原因,长假不能回家的人还有很多。常回家看看入法与现实的悖论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新法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一则本来合情合理的法规在很多人看来或成一纸空文。最新调查称,作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后的首个团圆日,近80%在异乡子女不回家过中秋。  媒体调查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起”,例如面临着假期少、路途远、收入低、物价高等诸多困难。即使在国庆节和春节这样的七天长假,对于很多北漂族来说,回家仍然不易。  记者调查了30位来自不同省份的北漂族,将近一半的人一年回家不超过两次,很多人只会在春节长假和家人团聚。  小青的家乡在甘肃陇南,每年春节回家一次,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将近4天,对于他来说,回一次家无异于一次长距离迁徙,回家最难的除了票难买,更麻烦的是途中多次转车。在他的记忆中回家最曲折的是2012年春节,因为买不着票,他只能从中途站点转车。从北京到郑州再到西安转兰州,回家总计将近3天2夜。  与小青有同样经历的是赵帅,每一次7天长假,一半的时间耗费在路上。  小胖回家的苦恼是每一次休长假都得加班。他是一家网站的技术员,平时几乎天天晚上加班,双休日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公司只有他一个技术员,网站每天都需要维护,每一次要求休假都被老板一拖再拖。2012年的春节,因为要跟一个项目,他没有回家过年。  在北京,用工制度不规范的企业大量存在,很多公司不能保证员工正常的法定休假,更不会兑现年假等福利假。对于工薪族来说,因为回家请假会被扣工资和全勤奖,很不划算。  和小白住一个屋的小敏每到节日就很发愁,因为回家的开销很大。小敏的工作是文员,每个月的收入不到5000元,去除房租吃饭穿衣,每个月可剩下1000多元钱。每一次回家除了车票,他都会花费2000多元,因为要给家里的老人,还有妹妹的孩子买东西,其中很大一部分花费是给小孩买东西,她常常调侃,回一次家“元气大伤”。  回家的纠结与尴尬  北京是一座30多岁都不算老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生存着大量的北漂未婚大龄青年,家人“催婚”让很多人面对长假回家望而却步。  “有对象吗?”这一句话似乎成了北漂族回家后亲戚和家人必问的问题。有些人以笑应对,有的则因多次被问心生恐惧,有的索性干脆不回家。  在没有找到对象之前,赵帅每一次回家都很失落,85年的他年近30岁,在村里已经是伯伯级的人物。他不在乎村里人的看法,但每次听到父母说羡慕别人家娶媳妇抱孙子时,他都会心疼。2011年,父母催促了3年之后,他不得不接受父母和朋友安排的相亲,但均以失败告终,一个是女主角没到场,原因是得先过女孩的爸爸这一关,每次谈到那次经历,他都会说是“相爹”。另外一个,因为女孩一开始关于房子的问题让整个会面几乎在沉闷中度过。2012年,他找到了女朋友,终于对父母有了交代,也终于摆脱了被问“对象”的尴尬。  小青和小胖,还有小白也经常抱怨每次回家被问“对象”,小青在一次次无法兑现带女友回家的承诺后,曾在两次春节里独自一人在西藏和青海旅游“避难”,按他的说法是度过“敏感期”。  东华和周平在双方家长多次催促下终于结束了长达7年的爱情长跑,决定今年国庆节结婚。催婚算是告一段落,然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婚后每次过节该去谁家?东华是安徽人,周平是山东人,恋爱时,他们多次因为过节回谁家而激烈争吵过,“回谁家”已然成为他们婚后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诸多异地婚姻过节面临的共同症结。完善制度才是根本之道  “常回家看看”,对于很多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现实困难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肖金明较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解决“常回家”的困境是政府与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用人单位有责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探亲休假制度,对政府而言,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国家支持家庭养老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规划亲情住宅,使“常回家看看”条款更具实效性。  也有专家认为,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是道德范畴,本身就不宜入法,即使入法也缺乏可操作性,容易沦为“一纸空文”,解决北漂族等异地务工人员“常回家看看”难题,不仅要靠个人自觉和法律约束,更应从制度保障层面加以完善,尽快“补白”,政府和社会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让子女能够回得了家。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为“常回家”解决时间和经济问题,确保无后顾之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66.0%的受访者期待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46.4%的受访者希望严格落实探亲假和带薪休假,41.3%的受访者建议扩大养老保障覆盖范围,34.5%的受访者建议简化医疗异地结算手续,31.4%的受访者希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25.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准许老人户口随子女迁移。  媒体评论称,解决工薪阶层常回家看看的现实难题,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来源:中国新闻网)

杨帆 发表于 2013-10-3 18:10:53

漂着呢。。。

X-Jun 发表于 2013-10-4 03:42:01

杨帆 发表于 2013-10-3 22:10
漂着呢。。。

加油啊!

寄生丫 发表于 2013-10-4 05:45:58

为了梦想,为了生活,漂泊。。。。现在漂着是为了更好的将来,为了让以后不再漂着。

杨帆 发表于 2013-10-5 07:10:34

X-Jun 发表于 2013-10-4 07:42
加油啊!

: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漂族”长假回家不易 行走在大都市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