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枞阳三学生春节为老师出版遗著传承文化薪火
核心提示:安庆枞阳三学生春节为老师出版遗著传承文化薪火春节,正是怀念故人、感念亲恩的时节。正月初五,安徽省安庆枞阳县文联组织20余位诗词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庆一本新书的问世。这是一个精心别致而颇有意味的“文化感恩拜年活动”——三位枞阳籍的年轻人帮助已故的诗词老师出版遗著,传承文化薪火。
这本新书叫《枫湖吟草》。作者周维华,是枞阳诗词界的前辈。据枞阳县诗词学会唐志坚会长介绍,周维华,安徽枞阳人,字性水,笔名涛声,生于1927年重阳节,逝于2009年6月25日。历任教师、科员、秘书等职,为《枞阳县工业志》主笔,枞阳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邀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澄霞诗词社编委,东乡诗联学会名誉会长,枞阳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主编,主持《枞阳诗词》杂志共14期的编辑工作,对当地的诗词文化事业作出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突出贡献。
周维华生前孜孜不倦于诗艺研究,创作颇丰,先后在《中华诗词》、《华夏吟友》、《中日千家诗选》、《当代诗词》、《昆仑风韵》、《东坡赤壁诗词》、《言志别裁》以及《安徽吟坛》等数十家诗刊发表作品。一生所作诗词近两千首,生前出版有自定诗集两种:《浪花集》和《涛声诗词选》,另有《春冰集》、《凌霜集》、《晚晴集》三种。《枫湖吟草》为其晚年精选平生所作自订之稿,含括之前出版和未出版的作品,共分7卷,计收诗词作品525题、785首,楹联55题、64比。由于种种原因,此书一直未能正式印行。
周维华担任《枞阳诗词》主编期间,就敏锐地意识到:当今诗词界,培养新生力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他善于发现和培养幼苗,且不遗余力进行提携。枞阳网总版主陈靖出身贫寒,但勤勉苦读,诗词、书法均有较高造诣,周维华知悉后,不仅帮陈靖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而且积极吸纳他参与《枞阳诗词》编务,在当地文化界颇有影响力。据记者采访了解到。皖籍青年媒体人章玉政早在读小学时就喜爱古典诗词,当他第一次向诗刊投稿时,就被周维华看中是一棵文学幼苗,多次写信、看望加以鼓励。章玉政现已出版《狂人刘文典》《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等多本著作。枞阳籍青年徐旷子,现为安徽省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一名副处长,大学期间因诗结识周维华,在诗词创作上得到较多教益,作有《有余轩诗词》数百首。在周维华先生提携的后学名单里,还有余廷林、钱八叶、方秀山等长长一串,有的虽见面不多,但一直保持书信往来,对年轻人的成长关爱有加。
文章千古事,薪火有传人。枞阳县文联主席钱叶全说,枞阳素有“文章之府,诗人之窟”的美誉,是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的家乡,而这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正有赖于文化界有识之士的不遗余力、相互提携。周维华逝世后,曾受到他培养提携的陈靖、章玉政、徐旷子等年轻人便多番商议,决心合力帮助老师完成遗愿。在陈靖的主持下,经过数年精心谋划,终于让这本《枫湖吟草》在羊年春节前夕正式问世。
这些年轻人的举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疏利民了解情况后,不仅当场捐资赞助,而且表示要向更多人传播这本书、这件事:“文化薪火,需要传承,这种举动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反哺、文化感恩,对当今某些重名利、轻恩义的社会风气不无启迪,且对当今文化事业的发展颇有正能量意义。”
据记者了解,枞阳的深厚人文是枞阳特有的文化资源,从汉武帝在枞阳射蛟,作盛唐枞阳之歌,建县至今两千余年,文明薪火生生不息。枞阳县是桐城派的发源地,该派中的许多重要人物大都出生、生活、安葬于枞阳,包括方以智、钱澄之、方苞、戴名世、刘大櫆、姚鼐、吴汝纶、肖穆等。在长达两百余年的文化发育史上,云集中国古文派作家1200多人,在枞阳古城兴办各种书院讲学堂四十余处,留下传世之作2000多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文派。何意高文归一县,遂令天下号宗师。“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由此名扬天下。
在今天的枞阳,仍然有这样一群歌者,他们终日与诗词为伍,吟咏唱和,鱼书往还,“衣袂飘飘,迎风而舞”,纪录社会进步的瞬间,抒写人生的得失,使枞阳诗学、诗教薪火传承,韵永流长。
原标题:安徽枞阳三学生春节为老师出版遗著传承文化薪火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新闻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