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小孩 发表于 2013-9-15 11:42:51

刘大櫆巧对振风塔

刘大櫆巧对振风塔
         一日,振风塔下走来三位不同寻常的客人。那老者看上去有六十开外却是鹤发童颜,两眼睿智有神,使人一见之下顿生敬意,可见是位博学的老生;相随左右的两位年少只有二十边近,看上去更是器宇轩昂,一表非凡。原来,那两位年少是桐城县来的应举得秀才方苞,戴名世,他们都是少年才子,在大江南北颇有英名,后来成为桐城派一代文人。那老者则是此届科考的主考大人。

       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间,这三人更是显的与众不同,大有鹤立鸡群之感。趁着科考尚未开始,天气又好,不知是老者有心,还是少者有意,三人一同来游迎江寺。
       三人进了天王殿,在大雄宝殿瞻仰了佛祖。主考大人一生念佛吃斋,少不得燃香三柱礼佛三拜,接着,他们来到迎江楼,品一杯香茗,面对滔滔江水,两位少年,才子禁不住随处喷发的才情,争相以江为诗,各自在主考大人面前卖弄起来。主考大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是很少讲话,以免流露出赞许之情。
      他们一行三人接着来到振风塔下,方苞和戴名世都是首次游塔,抬头之间,一时激动,大声感叹起来。
      主考大人看见两位学生又要跃跃欲试,边说:“何不以塔为诗,你二人各题一首,以增雅兴。”
      方,戴也早闻主考大人文才,有心见教,便说:“大人何不就此题出上联,容学生对出下联,也好向大人请教。”
      主考大人笑了笑,随口吟道:“宝塔六七层,层层有四门,门朝东南西北。”
         方,戴一听,心里想,早听说主考大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句也倒平常嘛。两人一使眼色,同声对道:“历书十二月,月月有两节,节分春夏秋冬。”
         这叫以平对平,平中见智。
          事有巧合,若干年后,又有一老者携一六,七岁学童来游玩,至塔下,老者不免记起方苞,戴名世对句的故事,便把这是给小书童说了,并将方,戴二人的才学及机敏大大地夸赞了一番。小书童却不屑的说:“那有什么?此联我也会对,说不定更妙。”
      老者说:“你不要吹牛,倒是对我看看。”
      小学童,随即诵到:“盘算十三位,位位七粒子,子打加减乘除。”
      老者大喜,抱起学童说:“子乃神童,将来必成大器。”
         后来,这小学同学果成气候,成为桐城派又一杰出代表,此是后话。
       这小学童就是清朝著名散文家刘大櫆是也。
      据说当时那老者兴起,为再试小刘大櫆,对上联曰:“宝塔尖儿,倒竖钢鞭追日月。”
      刘大櫆对曰:“城墙垛儿,大张牙齿啃青天。”
      老者又曰:“振风宝塔,宝塔振风,七层,四方,八角。”
      刘大櫆对曰:“玉掌遮日,日遮玉掌,五指、三长,两短。”


原创如需转载需注明出处

宜秀小孩 发表于 2013-9-15 11:44:19

打累死了。。。

维族小伙 发表于 2013-9-17 08:29:52

壮哉我大桐城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大櫆巧对振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