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53种常见病输液状况有所改观
原标题:今日关注:53种常见病输液状况有所改观 省卫生部门公布的“不需输液疾病清单”,对医生来说是一种约束,让医生不能因为要效益或者怕担责任,就对患者输液听之任之,同时也提醒患者,看病不能单纯求快。从目前清单执行的情况看———53种常见病输液状况有所改观 我市从8月底开始执行省卫计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将包括普通感冒、慢性咽炎、小儿腹泻等53种常见病列入禁止输液清单。目前这一新规执行情况如何?我市输液现状是否有所改善?近日记者走访了城区大小医院和诊所。 小诊所输液量少7成 11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同庆南苑小区的一家诊所。一个市民正在输液,还有两个市民在扎针。“以前输液的多,现在少了7成。”诊所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没有接到正式的通知,9月份在网上看到了消息,就开始执行了。减少输液后,多发挥中医的作用,采取贴膏药、扎针、服药等多种方式来缓解患者病情。 该诊所一天的门诊量达到50人次,以前输液数量占到80%,现在下降到10%。诊所负责人说,他们严格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用药”,只有在患者强烈要求的情况下,才为其输液。在他看来,其实输液和打针、吃药效果差不多,但输液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安全系数相对较小。现在像轻度的呼吸道感染和感冒等就不建议输液,但严重腹泻、脱水等还是需要输液。 “输液人数下降了三分之一。”宜秀区大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该中心执行了新规,并利用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向前来就诊的市民宣传新规。 “病人自己不提出输液,就一律按照新规来执行;但有部分老百姓不理解,觉得来医院就是来输液的,一输液病就好得快,像这种情况,我们解释基本没用。”这位负责人说,多年来,部分老百姓有些迷信输液的疗效,不过随着新规宣传的逐渐深入,相信慢慢地这一现象会得到改变。 大医院输液量下降不明显 11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二楼输液厅,记者看到,护士们在紧张地忙碌着,配药、扎针;输液厅里人满为患,其中小孩占了输液人数的一半左右。 市民章先生正陪着3岁半的儿子输液。当记者问到禁止输液新规时,章先生表示不知道。“我也想只给他吃药啊,但他吃了好几天的药都不见好转,反而快发展成肺炎,只能来医院输液了。”章先生说,小孩体质差,经常感冒,出生后输液次数比较多。一般儿子出现感冒症状后,章先生会自己到药房买药,因为每次感冒吃的药都差不多,如果吃了几天药还没有好转的话就会选择到医院来输液。市民张桂兰告诉记者,3岁多的女儿经常感冒、流鼻涕,她自己都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女儿感冒稍微严重点就要输液才能好;而自己小时候基本不吊水,感冒就吃点药就好,最多打几针。 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办主任孙荣亮说,该院一天的门诊量为1300-1500人次,其中需要输液的占到10%。禁止输液新规出台后,该院门诊部输液量少了2成。不过新规出台后,转变市民的用药观念和医生的治病方式都需要一个过程。许多病人是在自己吃药或者在小诊所诊治效果不佳,甚至有所加重的情况下,才来到大医院输液,这就导致医院门诊输液人数较多。此外,部分病人存在输液的惯性思维,疾病有一个发生、发展直至痊愈的过程,有的病人急于恢复,要求采用疗效相对较快的输液方式。 滥用输液危害多 有专家调查发现,有95%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输液的风险远高于打针、吃药,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其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快、更严重。部分市民医疗知识匮乏,普遍认为输液“好得快”,忽略了过敏反应、后遗现象等危害,需要医生在坚守底线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科普,严格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用药。 业内人士分析,要想解决输液的过度使用这一问题,除了政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外,还需要通过公立医院改革和其他医改措施,来理顺理疗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医疗秩序,加强医患信任。该不该输液需要由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来源安庆新闻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