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小孩 发表于 2014-8-25 12:30:21

陈瑶湖镇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陈瑶湖镇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安庆最东的乡镇、皖江第一祠



卒子游记:

    去年,卒子去枞阳陈瑶湖镇,也是安庆最东的一个乡镇,地理坐标安庆最东。看过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一座非常不错的祠堂。
                               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水圩村,原为谢家祠堂。现在被列为安庆市古村落。

    1940年6月,新四军第三支队挺进团团长林维先、政委张友来在陈瑶湖地区建立桐东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桐庐县委书记鲁生和林维先于谢家祠堂召开参议会,成立桐东乡联办事处,同年12月于水圩王家排召开第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将乡联办事处改为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谢家祠堂为政府所在地。

      2003年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桐城县志》、《谢氏族谱》及《谢氏宗祠碑刻》所记:谢氏宗祠座落在水圩村大村落,始建于明宣德壬子年(明宣宗七年,即公元1432年)孟春。开始位于水圩村东边,后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实际需要,移址于现在的村落西边。自清康熙辛丑年(1721年)动工,癸卯年(雍正、世宗元年,1723年)告竣,历时三载方显其规模:为典型的“三间穿堂”式徽派建筑。主体建筑为三进,即前厅、中厅(正厅)和后厅。前厅门口有两座记事石碑,配置两面石鼓(据传,古代官阶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级,水圩谢氏曾出了个“大方伯”的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只够配置石鼓的资格),并安装了拴马柱及用于祭祀挂旗、挂灯的木制麒麟架。中厅是主体建筑,雕梁画栋,宽敞高大,“三进士”“大方伯”,“四举人”及“怀远将军”(封号)等匾额高悬于横梁之上,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拱形天花板上涂着蓝色油漆波纹,令人赏心悦目。花托子、花衬子上雕刻着花、鸟、虫、鱼及人物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逢做祭祀和谢氏族长开会议事,都在正厅举行。中厅与后厅之间还建有两座对称的木楼,名为“鼓乐楼”。但凡祭祀或有重大喜庆之事,皆于楼上琴瑟锣鼓齐奏,演绎着一派祥和之象。后厅是供奉谢氏祖宗牌位的场所。阶梯式的木台上,按祖宗辈份依次摆满了列祖列宗的牌位。厅堂内,帷帐高悬,香烟缭绕,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当时,宗祠内还有一些附属设施:东侧建有“节孝祠”,是专供孝子、节女牌位的地方。西侧建有“宝树堂”,是文人雅士休憩、叙谈、吟哦之圣殿。另外还建有“观音堂”,是烧香拜佛之所在。
    水圩谢氏宗祠是长江中下游皖江北岸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祠堂,在东乡一带享有“皖江第一祠”的美誉。据诸多文物权威专家调研,其极具文物价值:首先,她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三间穿堂”式建筑风格,“规模宏大,年代久远,保存完好”,奠定了其在建筑历史上的地位。其次,她所选之木材极其罕见、珍贵——正厅粗大的圆柱皆为“白果”原木(即银杏树,被称为“活化石”),粗细均匀,纹理清晰,历时近三百载仍未被虫侵腐蚀;其梁是更为珍贵的榉树原木,尽在深山老林里遍寻方得,实属不易,且价值连城。其上又雕刻着丰富多彩的精美图案,笔力雄浑,造型别致,古色古香,深深体现出木雕文化之精髓。如在梁柱之间镂刻着指日东升、加官晋爵、状元及第、魁星点斗等饰物,不仅技法精湛、活灵活现,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典故和历史事件,到现在也只属谢家独有。甚至连垫柱的石础也是无与伦比的,石础选料特精,一色的厚青石本属罕见,加之不仅仅是单调的圆鼓形,而是斫为“八面玲珑”式,分面皆刻以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十二生肖诸图案,巧融青铜器的造型技艺于一身,雕刻精美、古朴厚重、生动别致,至今仍清晰可辨,当属石础中难得的极品,最后,在当时没有水泥的情况下,前厅、中厅地面是用细沙石掺和羊角藤水、糯米浆汁捶制而成,经久耐用,至今仍光洁如玉,并暗含多种色彩,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陈瑶湖镇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