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禧鹿业:末伏,夏补三伏的最后机会
末伏,仍在长夏,所谓「秋来伏不去」,这是一段夏和秋商量着交接班的时光——早晚是初秋值班,隐隐有凉意 。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可见进补的时间不局限于冬天,伏天也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摊鸡蛋,小进补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是一个古老的说法。为什么要在末伏吃烙饼呢?这是因为头伏和二伏的天气很热,流汗量很高,体内营养也随之流失不少。
而古代的人们,生活水平还很低,鸡蛋算是最能接受的营养品了,因此“三伏烙饼摊鸡蛋”,一方面是补充营养,另一方面则是送走伏天的意思。此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鱼、蛋、鸭子等滋阴补气的食物。
晒太阳、排寒气
《本草纲目》记载,虽然夏季气候炎热,但不能过分阻绝太阳,“无厌于日”,不可过久居住在阴凉的室内,要适当接受太阳的照射。
1.晒晒头顶、补阳气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晒太阳时间最好11—13点之间。这时的日光阳气最充足。
2.晒晒手心、促睡眠
手心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劳宫穴(自然握拳,中指尖下所指)。劳宫穴为心包经腧穴,五行属火,按揉此穴位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
手心朝向太阳,让阳光照进劳宫穴,可以释放压力,舒缓疲劳,促进睡眠,还有强心益气的作用。
3.晒晒后背、调气血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它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4.一边排寒,一边养生
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并在两者充分融合后食用。针对夏日人们容易“贪凉”,吃下暴晒后的伏姜,有养生的作用。
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也被称为“伏茶”,有养生补气的作用,同时也是很不错的消暑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