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合作助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杨劲松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5月18日至19日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擘画出中国中亚关系新蓝图,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必将开启双方旅游交流与合作的新时代。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将助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首先,中国与中亚旅游交流合作有良好基础和光明前景。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也是中国与中亚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
近年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旅游合作进展明显。2015年12月,双方签署了《关于便利中国公民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团队旅游的备忘录》。2016年7月,哈萨克斯坦正式成为中国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在2017年“中哈旅游年”框架下,中哈旅游合作论坛、推介会和企业洽谈等活动陆续开展。当年到访哈萨克斯坦的中国游客数量超过20万人次。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成为中国游客关注的目的地。同时,中亚国家来华旅游人数快速增长。2019年,新疆霍尔果斯接待中亚国家游客逾7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以上。
2022年6月,“中国+中亚五国”外长第三次会晤通过的《“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联合声明》提出:“旅游业是推动区域间合作,实现革新和转型的关键一环,是经济发展、友谊、相互理解、创新和繁荣的传播者。各方重申应保持密切合作,加强旅游交流,为旅游业安全稳定发展创造条件”。中国与中亚国家已初步形成了更紧密旅游交流合作的机制和政策框架,有着现实的发展条件和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前景光明。
第二,以旅游交流与合作助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是具有较高可持续性、平等均衡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应该以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首选切入点。这需要在旅游便利化、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安全保障和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增加中国游客到访中亚国家的吸引力,以此增加收入,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增强相关国家参与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特别关注中亚国家在旅游资金获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旅游管理技术获得、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旅游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的诉求,推动形成共同的旅游发展。
助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意味着相互间的旅游合作应该成为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示范。引导人们消除误解,增加理解,相知相亲,凝聚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更多共识。通过更紧密丰富的交流互鉴,充分挖掘和发扬中国和中亚国家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双方在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优化和旅游管理提升等方面的建设。
第三,推动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旅游交流与合作示范。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和中亚国家同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旅游交流更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领域。中国和中亚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事关“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落地。
笔者建议,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相互间的“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积极探索交流合作中的新融合方式,聚焦平台巩固、品牌提升、丝路艺术精品创作、产业促进和科技成果推广等,力图在业态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和交流融合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在“一带一路”非遗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区域发展重点推出计划中,凸显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推出一批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以高质量的全方位开放推动“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尽早形成亚洲旅游促进计划的中亚方案,重点推进新疆、陕西等与中亚国家地方之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以商促旅,以旅带商,商旅共进,在投资便利化、旅游便利化、专业人员往来、数字经济等方面多搭桥、多拆墙。积极推动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
以更高水平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一带一路”旅游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高质量的旅游交流合作应以实现“一带一路”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和多维参与的发展为目标,适时推出旅游领域的重点发展计划和优选项目库,形成分国家、分领域的旅游“早期收获”清单,并在这方面形成典型示范。
(作者系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