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老街——小南门炮台
小南门指的是康济门,位于高井头(现建设路),出城门往南至江岸,西侧有一兀立高坎,其壁之陡,其势之壮,远非它处可比。这就是太平军筑垒的小南门炮台。1853年夏,石达开率部驻守安庆,将其它四处老城门封筑,仅留小南门供兵士出入。又在小南门江岸垒筑炮台,防止清军的来侵。小南门江岸地势陡峭,江面开阔,由此炮火封锁江面,万夫莫开。在太平军沿江垒筑的炮台中,小南门炮台最具威力。炮是太平军安庆保卫战中的重量级武器,据史料,陈玉成安庆城失守前的一次救援,仅湘军方面,就用去17万斤火药和50万斤铅子。曾国藩机要幕客赵烈文日记中,也有“过小南门炮台下,见一铁跪像。土人云,长毛自潜山岳侯庙中取来,欲熔为炮丸,屡冶不化,遂弃于此”的记载。光绪二十八年,当地仕绅共同筹款,在小南门炮台处设义渡局。义渡局置有大小渡船,其中4只大渡船专门渡送过江往来者,2只小渡船在西门外小新桥开河挖断处运送行人。既义渡,自然不收分文,如舵工水手暗中索要,一经查实,必将重办。而义渡局日常开销,则取自仕绅捐赠的不动产收益。民国后,姜笠夫接任义渡局长,在局内(小南门炮台址)建有义渡局亭。
页:
[1]